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海武林有奇葩 合一通背又一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海武林有奇葩 合一通背又一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处燕赵之地的静海,确是一方神奇的武术胜地,不仅孕育了闻名中外的爱国武术家、“津门大侠”霍元甲,也培养了曾明珠暗投、做过曹锟保镖的武术家刘玉春。二人被称为近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前者创办精武体育会,使迷踪艺名扬大江南北及海外;后者秘授单传,让合一通背这一武林绝技更加神秘与珍奇。

刘玉春与其所传的通背拳因单传秘授,很少有人知其就里(内部情况),介绍其情况和功法的文章更是罕见。在1989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静海史话》之“静海武术”篇中,对刘玉春有近二百字的文字简述,但文中未涉及其功法内容和流传情况。1986年第11期的《中华武术》杂志发表了署名羊公(香港)的文章《刘玉春与合一通背》,文中介绍了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和在上海的流传情况。此文发表至今已近二十年,合一通背拳的发展情况却如泥牛人海,一直未见披露

作为刘玉春故里的武术后学,笔者更关注合一通背在天津地区的流传情况。为揭开合一通背的神秘面纱,笔者经多方访查,终于找到了合一通背拳在天津的嫡系传人,从而使许多珍贵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按《静海史话》的说法,“清末民初之际,独流有太祖门四杰称誉一时”。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岳德恩四人“曾拜师李登第、李登善、杨学士,深得太祖门真传”。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修印行的《静海县志》,其中武术卷中记载:“李登善,独流人,以通臂拳著名;杨学士,独流人,以斩拳著名。”从现在静海太祖门和通背门演练的内容可以推断,当时任向荣主要继承的是太祖门的拳学。独流太祖拳与外界流传的少林太祖拳有很大区别,拳术只有单踢腿和双踢腿两个套路,另有侧重功法和技击训练的24式拳;器械有大杆子、苗刀、单刀、串把剑、齐眉棍、春秋偃月刀等,拳械虽不多,但劲力风格自成一系。而刘玉春则主要继承了通背门的拳学,所传套路比太祖门更少,但操练技击的功法却非常独特和奇妙。刘玉春,字连玉,生于1860年,江湖尊称“申爷”或“刘申师父”。据门内人讲,刘玉春从师于李登第(登三爷),李登第则受传于一无名道人或和尚。因本门拳术口传身授甚秘,加上年代久远,源流情况已很难查明。登三爷晚年把通背门的技法和功法单传给了刘玉春。

据中华武术文库《中国武术拳械录》载,“通背的原意并不是指一个门派,而是锻炼时的法则。通是通达的意思,古语有‘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神化之功,方得通达之妙。’背是指人的脊背,目的在于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所以称做通背练习。”明代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的《六路歌诀》中写道“佑神通臂(背)最为高”。其子黄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歌诀》注释:“通臂(背),长拳也。”、由此说明,此拳在明代已有流传。另据康戈武先生所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一书所述,近现代流传的通背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挂通臂三种。

天津静海刘玉春所传的通背拳,全称为“皇氏昆仑风摆柳的合一通背”,一些书刊中介绍天津流传的“活叶通背”或“荷叶通背”即指此。从现在掌握的传承情况和演练内容来看,很难确定它和现在广为流传的几派通背拳有什么渊源关系,却是沧州的劈挂通臂拳吸取了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从其名称字面上看,此门拳术有可能是皇宫大内的某个高手传至民间;由“昆仑”二字似可看出又与西北地区的某门拳学有一定的渊源。合一通背拳中有一套秘不外传的鞭杆,而鞭杆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棍法,恰似也可证明这一点。

光绪年间,刘玉春和任向荣结伴外出,以武会友,结识桑园(今河北东光界内)的武术名家谢玉堂,用太祖门的24式拳换得谢家秘传的稀有兵器苗刀刀法八趟。返回独流后,二人反复斟酌,加进了通背门的激绞连环步法,又将苗刀演化成前后各八趟,成为通背门的核心内容。因后来谢家武艺失传,任、刘的苗刀便成了全国的武林绝活。

1920年前后,直系军阀、直隶督军曹锟慕名派属下刘干臣(静海人)到独流强聘任向荣、刘玉春到保定督军署,任苗刀营教习。1923年10月,曹锟贿选总统后,任、刘等作为护卫随其进京,住北京泰和殿内。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将曹锟赶下台后,任向荣、刘玉春返回故里,各操旧业并传教武艺。

刘玉春的合一通背有“只教师父,不教徒弟”的说法,这说明,如果不是看准了的可传之人,通背拳艺是不会轻传的。事实也证明,得合一通背技艺的传人,多是带艺投师的。这也可能是因为合一通背门的功夫上力快、打手狠,如果传给二三十岁性情未定的年轻人,怕他们压不住性子,惹出大祸。刘玉春在苗刀营任武术教习期间,将通背24式拳和苗刀真谛秘传于沧州劈挂拳传人赵世奎和“郭燕子”郭长生。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后,馆长张之江曾聘请郭为苗刀教官,遂使苗刀在南方得以传播。如今,郭氏后人更将苗刀在沧州地区广泛传播。

当时,刘玉春还将通背拳艺传于东北人石庆山。行伍出身的石庆山双手使枪,百发百中,初见刘玉春时,并不服气,问刘玉春合一通背拳好在何处。刘玉春说:“咱练的这玩意儿就是步快手快!”石庆山却说:“手脚再快,难道还比这枪快吗?”刘玉春说:“20步之外,枪是你的;这20步之内么,枪就不是你的了!”石庆山哪里肯信,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刘玉春说:“不信你就试一试。”在众人的监督下,石庆山向前走出20步,就在他转身拔枪的同时,刘玉春已飞步赶到,右手抓掳其刚刚举起枪的右臂,左手探面一掌,就在其愣神之际,枪已撒手交到刘玉春的手中。石庆山这才心服口服,磕头拜师。石庆山艺成后,回到关外,人送绰号“黑蝴蝶”,很多占山为王的“胡子”都怵他一头。刘玉春因儿子早殁,晚年把掌握的合一通背的技艺和理法全部传授给了嫡孙刘景云。

刘景云(1906~1944年)艺成后,到天津和朋友王子坤、沈德祥、庄连芳、庄连印等做贩卖布头的生意,并代师传艺,教他们练拳。一次,刘景云对弟子们说:“我用黑纱布蒙上眼睛,任你们随意去打,看你们能不能打得着我。”几个人同时向刘景云进攻,刘竟能在他们进攻的缝隙中穿梭来往,一触即发,挨上一个打躺一个。王子坤说:“你这是假的,蒙着的眼睛能看见人。”刘景云说:“那就给你蒙上试一试。”王子坤刚蒙上眼睛,刘景云说声“给我打”,几个师兄弟挥手齐上,把平常打手时总占上风的王子坤臭揍了一顿。还有一次,王子坤为试一试刘景云是否还留有后手,从刘景云的身后突施一掌袭向其后背。刘景云听到风声,一个回身掌(虎扑子)打在王子坤的前胸,只见王子坤脸色煞白、口吐白沫地瘫软在地上。师兄弟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刘景云说:“不要紧,五分钟后准好。”果不其然,五分钟后,王子坤慢慢地苏醒过来。从此,他更加勤奋努力,发奋苦练,最终独得刘景云合一通背拳之精髓。

王子坤(1905~1973年)长刘景云一岁,应与其同辈。王子坤艺成后,刘景云又遵刘玉春之嘱去上海,此一去竟音讯皆无。

王子坤后定居在天津。1959年,居住天津的河北辛集人张金镛(1906~1982年)随其学艺。张金镛本是练太极拳出身,因年龄已稍大,遂让三子张玉海拜王子坤为师,学练合一通背拳。今年65岁的张玉海是王子坤的关门弟子,也是独流合一通背在天津第四代的惟一健在的嫡系传人。王子坤之所以能把合一通背绝学传于张玉海,一是看中他为人忠厚、勤奋好学,将来能把继承的东西再传下去;二是因为王子坤的三个/L子中,长子因性情暴躁(进过监狱)未能传拳;次子早殁;三子想学武艺,却因膑骨受伤致残而未能练成,最后只得将武艺外传。

张玉海原是天津轧钢一厂的工人。1975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吊装钢板的吊车钢索突然崩断,从空中飞落的钢板正好拍在张玉海的前胸,这一飞来横祸不仅把他的胸骨打得粉碎性骨折,而且左心肺也都出来。看着奄奄一息的张玉海,在场的人都认为这回是九死一生,没什么救了。可是凭着从小练就的一身纯功和医护人员的妙手回春,他硬是逃过了这一劫,起死回生。由于身体受伤严重,元气大伤,此后他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身手矫捷地习练合一通背拳了。但他深知,祖辈传下来的通背拳艺就系于他一身,他像命根子一样舍不得丢弃。不能用力,他就轻轻地比划着各种功法和拳械;力不从心时,就在脑海里把师父给的东西像放电影一样过上两遍。2000年,曾习练过通背散手的静海人陈树祯兄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隐居多年的张玉海师父。要知道,寻找张玉海并非易事,原先知其底细的人,现已失去联系,仅张玉海的居所就因拆迁三易其地。张玉海深感哥俩之诚,又专门从市区到静海王口镇了解了陈氏兄弟的为人,遂让哥俩焚香叩拜,收为弟子。焚香磕头的含义不仅仅是拜师学拳,更重要的是要对先人发下誓言,尽一个传人艺不轻传、看准了人却必须要传的职责。因为合一通背门是天下少有的武林绝学,历来单传秘授,其肩上所负的责任重大,选错了传人会助纣为虐,遇资者不传,又可能使其失传。

陈树祯今年62岁,静海县王口镇北万营村人,自幼喜武,先是南万营的三舅翟继云以少林拳、劈挂拳为其启蒙,后随落户天津的大舅翟佩云习通背散手,因性情温和,从者如流。经过多年的锤炼,陈氏兄弟成为享誉津门武坛的著名技击家,先后与来自河北、山东、台湾、河南及天津当地的各派武林好手(其中不乏获过省级散打名次的选手)多次较技,均使对方折服而去。怀着对中国功夫的一片挚爱之情,他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对合一通背拳的真谛继续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4月18日,他们在张金镛的徒弟吴宝祯的帮助下,终于寻到了律门奇人张玉海的门下,全面系统地学起了合一通背秘不外传的绝学。张玉海长陈树祯3岁,因其只有一个女儿,无子可传,所以对陈氏兄弟豪无保留,倾囊相授。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陈氏兄弟系统地继承了合一通背门的原步24式拳、活步24式拳、通背拳、左把枪、苗刀、鞭杆及打手的秘法。

24式拳和通背拳被称为合一通背拳的一套基础功法。原步24式拳亦称小24式拳,是左右并重的最基础的单操手法;活步24式拳又称大24式拳,是由四五个动作连击与步法结合、左右并重的复杂组合;通背拳是合一通背门中惟一的拳术套路。外界一直认为合一通背门无拳,很多门内人也很难学到这套一辈只传一两个人的拳术。此拳术手法多变,没有定式,没有固定的步型,步法灵活多变,节奏转换快如滔滔江水,连续不断,其中的招法个个精绝,如珍珠串成,是以后打手的重要内容。、 合一通背门的核心是散手技击,亦即打手。练好24式拳和通背拳后,还要单操长力和增加身体硬度的功法,这种功法由柔练起,不磕砂袋、树木等硬物。此功练成,力大无比,身体各处硬似钢铁,任对方随意击打,令其受震而退;若还击对手,则对方承接不住,不敢再出手。陈树祯膂力过人,一拳下去,能将对方臂骨打折。步法也是合一通背门需要单练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本门独特的激绞连环步法,为通背散手增色不少,其进退自如、左旋右转、抽撤连环、步中含腿,配合合一通背的巧妙引手,令敌心惊胆战,无所适从。步法灵活后,即可进入合一通背的打手阶段,双方运用所学招术进行攻防训练。“风摆柳的合一通背”概括了其打手的总特点,即沾连粘绵随,冷急脆快硬;手外加手,缠裹进击;指上打下,上下相随;左通右,右通左,身手合一,如风摆柳条,力贯梢节;心毒手狠,气势腾然;出手为掌,招到变拳;出手讲究发劲力,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见过刘景云和王子坤打手的人,说他们打起手来像一对蝴蝶,上下翻飞,蹁跹起舞,潇洒好看,简直像舞蹈艺术一般。

合一通背拳的散手技击威力无比,不仅刘玉春被称作“常胜将军”,且历代好手与各门派切磋武技,没有败绩。如今,第五代传人陈树祯等更是以武会友,广泛切磋,均使对方输得口服,让在武界“徜徉”了半辈或大半辈子的练家们有幸见识了武术的“真玩意儿”。

静海合一通背拳传人欢迎喜欢散手技击的朋友到静海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