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食用菌栽培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食用菌栽培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2年八五六分公司对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食用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型双孢蘑菇与低温型双孢蘑菇均适合本地栽培。

关键词:食用菌;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1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目前,黑龙江垦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000多万亩,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育秧大棚的数量已超过40万栋。由于缺乏相关的种植项目和配套的栽培技术,多数农户在稻秧移栽后在大棚内种一些自给性蔬菜或早熟大豆或将其闲置,大棚利用率低,效益差。按每栋大棚360㎡计算可知大约有21万亩良田被闲置,为此迫切需要应用水稻育秧大棚适时种植一些效益比较高的经济作物,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方法。

食用菌栽培技术简单、适应性强、周期短、原料广泛、成本低、效益高,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水稻育秧大棚育苗后的利用,栽培食用菌是增效途径之一。本次是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选择低温型和高温型两种类型。具体栽培的品种和生产安排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高温型双孢蘑菇品种栽培

1.1.1栽培菌种:夏秀2000

1.1.2栽培面积:100平方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作所提供原种200袋。

1.1.3栽培配方:干稻草2000㎏,干牛粪900㎏,干鸡粪900㎏,豆饼粉100㎏,石膏粉58㎏,石灰粉60㎏,过磷酸钙30㎏。

1.1.4堆料发酵

1.1.4.1培养料预湿

稻草最好碾压一下,然后用微喷带浇水预湿稻草,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同时牛粪、鸡粪预湿,要勤喷慢喷,防止养分流失,含水量达50%—55%,2—3天开始建堆。

1.1.4.2在干净的硬地堆料场地上,堆宽1.8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先铺一层草(高约0.3米),以同等高度铺一层粪,上面再铺一层草,依次堆高为止。豆饼粉及尿素一般在堆料中间3—6层时加入,视料的含水量再补充加入水分。

1.1.4.3发酵

建堆后进行4—5次的翻堆,整个堆制发酵过程需要20—25天。适度腐熟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5%—68%,PH值7.5。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质量要求:培养料为深褐色,手捏有弹性,不粘手,有少量的放线菌,草形完整,一拉就断,无酸味、臭味、氨味,含水量在65%左右,PH值7.2—7.5。

1.1.5大棚消毒

在培养料入棚前4—5天,温室四壁、步道喷洒一遍5%石灰水;培养料入棚前1日,向棚室喷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用漂白粉消毒(30%的漂白粉1kg加水30L,按230ml/㎡喷雾),密闭温室24h后通风。培养料在入棚前,先在料堆四周喷0.5%敌敌畏,再覆膜闷8-12 h杀灭料堆中的害虫。 料趁热放入菇棚,料全部进入菇房。

1.1.6铺料播种

培养料进人棚室消毒后,通风,使药味散发,待料温下降到28℃左右,即可播种。将宽1.0-1.1m,高0.4m的畦,畦间宽0.2-0.25m(步道),中间通道宽0.6;播种前所用的播种工具及菌瓶外壁用0.l%高锰酸钾消毒。播种采用撤播法,用种量2-3瓶/㎡,菌种瓣成花生粒大小,不可太小。把2/3 菌种均匀撒在料面,接着用手抓动培养料,使种块进入料层内部。然后将余下 1/3撤在料面,再用少量培养料撤盖,用木板轻轻拍平料面并覆膜。

1.1.7播种后管理

主要是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料面湿度保持在70%,温度保持在30℃左右。在控制好温度的同时,前期以保湿为主,中后期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1.1.8覆土

播后20-25d,菌丝长到料底或接近料底后,要及时进行覆土。目前草炭土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使用时调含水量近饱和,用石灰调PH至7.5左右覆土厚度4 cm左右,每100㎡菌床需4m³左右的草炭。另一种是田园土,覆土处理:拌人覆土重量1% -2%的石灰,严密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在烈日下闷堆曝晒2-3次;覆土前用石灰水调整其pH7.5左右,覆土含水量为28-38%。 先覆粗土(直径为1.5-2 cm),覆土厚度为2.5-3.0 cm,4~5 d后覆细土(直径为0.5-1 cm),土层厚约为1.0 cm。

1.1.9覆土后的管理

注意水分管理和菇棚加强通风,促进菌丝在料和土中的生长,使菌丝在土层中不板结成块,要求菇棚温度在28℃左右,保持相对湿度80—85%,覆土2—3天后根据覆土湿度喷一次水,一般覆土后12—15天即可出菇。

1.1.10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到土表,土层中的菌丝由原来绒毛状变粗线状的菌索时,开始喷结菇水,一般用水0.5—1㎏∕㎡,在2天内分3—4次喷水。表层土出现小黄米大小的菇蕾,打出菇水,每天喷水1次,连续2—3天,此时应多喷水,大通风。喷水向上,不要把小菇喷死。菇棚温度应在28℃左右,低于24℃或高于35℃均不宜喷水。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加大通风换气并保持菇棚温度24—34℃左右,当气温在35℃以上时,进行夜间通风,低于24℃,白天通风。加强喷水量,空气相对湿度90—95%。

1.1.11采收

当蘑菇长至3—5㎝大小时,及时采收。采收前避免喷水,采收时轻采轻拿轻放,采后立即入冷藏库预冷存放。每次采菇结束后,将采菇留下的空穴用湿润的细土粒补平,保持畦面平整,清除床面上剩余菇脚及死菇,养菌丝2—3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一次重水。当再现菇蕾时,仍按上述方法重复管理。

1.2低温型双孢蘑菇品种栽培

1.2.1栽培菌种:2796

1.2.2栽培面积:100平方米,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作所提供原种200袋。

1.2.3栽培配方:同高温双孢蘑菇。

1.2.4原料发酵和大棚处理同上,播种也基本相同,只是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

1.2.5播种后的管理

主要是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料面湿度保持在70—80%,温度保持在25℃以下,不高于28℃。在控制好温度的同时,前期以保温为主,中后期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1.2.6覆土管理

覆土及覆土处理与高温品种相同,注意水分管理和菇棚通风,促进菌丝在料和土中的生长,使菌丝在土层中不板结成块,要求菇棚温度在18℃左右,保持相对湿度80—85%。

1.2.7出菇管理

同高温型相同,只是菇棚温度控制在16—18℃左右,低于15℃或高于20℃均不宜喷水。1.2.8采收同高温型双孢蘑菇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次试验设在八五六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

2.2试验进程

高温型双孢蘑菇于2012年5月1日开始堆制发酵料,5月25日发酵料发酵完成,5月26日入棚准备接种,5月27日开始接种,于6月30日出菇,共采摘三茬,8月15号采摘完。播种量每平方米2瓶。低温型双孢蘑菇于6月5日开始堆制发酵料,6月25日发酵完成,8月8日出菇,共采三茬,9月20日采摘完毕。

2.3产量结果

从产量上看,高温型双孢蘑菇和低温型双孢蘑菇均试种成功,且产量较高,其中低温型产量比高温型高出440斤。

2.4效益分析

双孢蘑菇价格平均为12元∕公斤,200平方米收入30496元。去掉人工物资8000元,22496元,效益相当可观。

3.小结

双孢蘑菇具有优良的栽培性状,适合于高温地区和高温季节栽培种植,具有高产、高效的优点,是反季节栽培的首选品种,其市场潜力巨大,具有不错的开发价值。能有效地提高菇农的收入和种菇的积极性。传统上,农作物秸秆被作为农户生活燃料或用于牲畜的粗饲料,少量用于造纸。对此国家于2006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蘑菇生产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试验上看,水稻育秧大棚栽培食用菌取得初步成功,为水稻育秧大棚综合高效利用开拓了新途径, 并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提高收入水平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又拓宽了一条致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