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现将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总结如下,为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 仔猪生产 诊断防治

仔猪副伤寒在目前猪养殖行业成为焦点,该病又称仔猪沙门氏菌病, 其病因主要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导致仔猪不能正常生长。其基本特征为: 败血症, 坏死性肠炎, 肺炎。

一、流行病学特点

仔猪副伤寒没有固定的发病季节,春季和冬季发病的概率较为高。所主要影响的的仔猪为小于半年的,在 1~4 月龄最为常见,体重大约在10~15kg。仔猪副伤寒主要传播途径也是经过病猪和带菌猪之间相互接触。此外,排泄物和分泌物也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渠道,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可能进入到仔猪的生长环境,并可能进入到其食物和饮水中,最终感染仔猪的消化道。此外,带病母猪可能通过子宫和脐带传染给仔猪。由于受到猪饲养环境的影响,病原菌很容易在仔猪间相互传播。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 饲料营养价不全, 突然更换饲料, 长途运输等都可能成为引发仔猪副伤寒的病因。仔猪副伤寒传播面积广泛,影响严重,并与猪瘟、猪气喘病同时发生,成为了目前猪养殖行业的焦点问题。

二、症状

仔猪副伤寒潜伏期不定,一般情况为 4~6天。根据发病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型

该类型多伴有败血症发病。病仔猪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体温 41℃~42℃。仔猪副伤寒的病程长, 仔猪在病期出现呼吸困难,腹泻,腹痛。并且,观察仔猪耳根、胸前、腹下局部存在紫斑。发病时间在1~4天,该病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断奶仔猪死亡率颇高。

2.慢性型

该类型多伴有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病仔猪的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在40℃~41.5℃之间。仔猪在生病期间出现便秘和下痢交替, 粪便有灰白色、淡黄色和暗绿色,气味呈恶臭, 并且有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排出。生病仔猪脱水并逐渐消瘦。肺感染使其咳嗽严重。皮肤不同位置均有痂样湿疹或紫斑,生长停滞和贫血。病程比急性型要长得多,一般在14~21天作用。最后仔猪机体功能丧失,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

1.急性型

可见败血症病变。在耳、腹部、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 出血。胃肠粘膜卡他性炎症。各脏器粘膜如心内外膜、咽喉, 膀胱粘膜及肾脏均有出血点。脾肿大, 边缘钝, 呈暗紫色或蓝色, 为本病的特征。肝肿大, 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胆囊粘膜坏死。

2.慢性型

主要病变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坏死和溃疡, 表面覆有一层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 称为假膜, 小病灶逐渐融合, 形成弥漫性坏死, 肠壁肥厚。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 部分为干酪样变。脾肿大, 网状组织增殖。肝有黄灰色坏死点。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前下缘有肺炎实变区。

四、诊断

1.在诊断过程中首先进行观察临床症状,根据其具体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的病症包括败血症、大肠坏死性肠炎和肺炎,并对于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从而确认发病原因。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标准,由专业单位进行。

2.进行仔猪器官检查,将死亡病猪的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制成涂片,进行相关观测操作处理,并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和镜检, 最终观测可以看到两端钝圆或卵圆形、不运动、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在37℃环境下,病料直接划线接种于硫酸铋琼脂上18~24h培养,当在培养基中发现中心带黑色的菌落就进行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斜面,如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 产生硫化氢, 变棕黑色, 上层乳糖不分解, 不变色, 可判为阳性。

4.鉴别诊断该病,仔猪副伤寒多与猪瘟、猪痢同发,但需要进行区别诊断。仔猪副伤寒基本发生于仔猪中,成病时间较长。猪瘟主要发生在成年猪,发病时间段,多为急性。猪痢疾则属于传播性较慢,成病时间较长,并仔猪有下痢现象,观察其粪便可以看到带血和粘液, 肠粘膜弥漫性坏死。

五、治疗

仔猪副伤寒需要采取尽早治疗,并要对饲养场所进行及时的消毒,对病猪隔离消,合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抗生素疗法:土霉素每日50~100 mg/kg体重。新霉素每日5~15 mg/kg体重,分2~3次口服,连用3~5 d后,剂量减半后,继续用药4~7d。强力霉素,口服,每次2~5 mg/kg体重,1次/d。(2)磺胺类疗法: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嘧啶20~40 mg/kg体重,加甲氧苄氨嘧啶4~8 mg/kg体重,混合后2次口服,连用1周或用复方新诺明70 mg/kg体重,首次加倍,口服,2次/d,连用3~7 d。(3)大蒜疗法:将大蒜5~25 g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口服,3次/d,连服3~4 d。(4)肌注硫酸黄连素100 mg,2次/d,连用2 d,或穿心莲(鱼腥草)5 mL,1次/d。通过使用以上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仔猪副伤寒的危害,防治该病的发生。

六、预防

1.免疫注射

进行仔猪副伤寒疫苗接种,注射次数要大于两次,使用的剂量超过5mL,并且,根据当地该病的发病情况相应的控制免疫注射频率。

2.完善仔猪的饲养条件,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控制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

3.该病较为常见的地区除了要及时的进行免疫注射外,还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饲料。

4.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将仔猪活动区域进行划分。

5.对于已发生仔猪副伤寒的猪圈,必须采取隔离的措施,并用10%石灰乳或3%草灰木进行消毒,病猪进行治疗,死猪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七、小结

仔猪副伤寒已成为影响仔猪生长的重要传染病,严重危害了我国猪养殖业的发展。由于该病易扩散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除了基本的饲养管理外,可以借助药物来综合性防治。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为我国猪饲养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萍.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云南农业. 2009(11).

[2]齐秀艳.浅谈仔猪副伤寒病诊治[J].今日畜牧兽医. 2006(04).

[4]张平,邱英.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 2007(05).

[5]姜长虹.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农村科技.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