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聋校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聋校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十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对聋校语文分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聋校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实施分层组合―制定分层目标―进行分层施教―设计分层作业―开展分层评价”。

关键词: 聋校 语文分层教学 基本流程

著名教育家朱开轩先生指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因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十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听力障碍学生,“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聋校语文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聋校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实施分层组合―制定分层目标―进行分层施教―设计分层作业―开展分层评价”。

一、实施分层组合

聋校教育课程的核心是以听力障碍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方面,如包括自身的听力不同、智力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多个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案,而且要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层、分组,努力做到既眼中有“本”,又目中有“人”,使每个听力障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我班里有14名听障学生,根据他们的听力、智力(反应力)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A组:有残余听力,智力较好,反应较灵敏,较活泼;B组:有听力障碍,智力中等;C组:综合组,智力迟缓),平时上课,总是根据不同级别的情况分别设计问题。比如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

――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漓江的水?谁能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的水?(由C组学生回答,B组补充)

――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呢?(全体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由B组同学回答)

――这里还有一个比喻句,谁能找出来并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C组同学回答)

――这一段最后一句“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是什么意思?又一次说明了漓江的水怎么样?(A组同学回答)

――同学们平时见到的小溪啊、湖泊啊,包括黄河、长江、大海,还有我们身边的大运河,它们和漓江的水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先由C组同学回答,B组补充,最后由A组总结出:桂林的水“甲天下”)

当然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对于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让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起到引路作用,又使中等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还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得到锻炼。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不是不可变更的,课堂上可以根据当时情况灵活机动。另外,原先的组别可以是动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听障学生是可以打破组别的,C组学生可以编到B组,甚至A组;A组学生也可能落到C组。

二、制定分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现行教材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分层是在目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听力障碍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点拨指导。在施教过程中,通过分层回答和练习,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择往往是随意性的,主要是以举手的学生为选择对象,以得到正确答案为目的。由于通常的问题本身目标性较为模糊,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处于旁听角色,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高,这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听力障碍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加以点拨和指导,是保证学生学有所得的基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要求是: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如仍以《桂林山水》为例,基本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较高教学目标是:(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三、进行分层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层教学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较弱,在家长社会的压力下,厌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而加重。我们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实现情感体验,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以提问为例:

1.示范性回答

提问的对象是A类学生,其目的是指向B类学生和C类学生,期望通过A类学生的回答,给B类和C类的听力障碍学生以示范。这种示范可以是知识的陈述,也可以是方法的示范和引领。教师应引导B类和C类的学生,让他们认真地倾听和记忆。在A类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追问B类和C类的学生:“你们听清楚了吗?记住了吗?”

2.模仿性回答

要特别加强对C类学生的辅导,让他们尽量跟上全班学生的步伐,防止掉队。根据C类学生智力情况,可尝试采用模仿性回答的方式。模仿性回答就是先由A类学生回答之后,让C类学生再重复一次,通过重复模仿,加强C类学生的记忆,同时让全体学生获得重复一次问题及答案再现的机会。模仿性回答是针对B类、C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他们复述教师讲解或A类学生回答的有关内容,强化C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通过模仿,掌握自己独立思考而不能解决的知识难点,必要时教师和A类学生可重复一遍。在模仿性回答的时候,无论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倾听回答的学生,都要求必须做到耐心、认真,不要取笑他们。一遍不行,再重复一次,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3.灵活性问答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这种方式主要是检查各层次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分层目标提出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补救课堂教学和纠正问题提供依据。“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教要得法”,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提问,如属于基础知识性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让B类、C类学生回答,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达到基本要求;对于有一定难度、比较抽象的问题则要A类学生回答,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仅有智力水平上的垂直差异,而且有智力类型上的横向差异,即不同质差异。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无法消除的客观存在,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只有适合于每个学生自身能力的方式,获得的机会平等才有实际意义。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得到最佳的训练,习题分层次编排,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分层提高的教学目标。

如:A组(竞赛)题突出灵活运用训练,探索能力延伸。

B组(提高)题注重知识联系,强调拓展思维训练。

C组(基本)题巩固基础,控制难度,要求学生必做必会。

1.课堂练习

练习的分层主要将练习难度量化,然后适时分配。课堂练习是听力障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知识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一种激励效应,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并能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控制好各层次作业的多与少、难与易、质与量的关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选择使用。对于C类学生,设计基础练习题,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知识内化,以达成学习的基本目标。对于B类听力障碍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适当扩展的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A类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多加考虑。

2.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A类学生吃不饱,C类学生吃不消。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吻合。根据聋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A类、B类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基础题,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面对A类学生的题目,只要求A类学生解答。选做题只提一般的要求,由C类学生完成。

五、开展分层评价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证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其实,教师的期望是对学生达到目标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建立沟通渠道,传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不断鼓励学生取得进步。沟通的渠道是很多的,通过师生交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都可以将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传达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我行,我能行”,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要学会科学的分层评价,用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延伸学习的热情。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中要注意中间的过程,而不是分数。

总之,分层教学始终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关注每一位听力障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有效课外知识的拓展,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热情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