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单纯针灸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周采用FMA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组出院时FMA、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针灸 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94-01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存活患者60%~80%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制定恰当的早期、后期康复治疗计划,使脑卒中患者得到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是国内外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课题。我院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灸结合运动疗法的康复治疗计划,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最佳恢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0例脑卒中首次发病住院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①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后;②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④有ADL受限者;⑤病程在3~6周之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10.30)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5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8.5±9.47)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3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上肢取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支沟、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太溪。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得气留针30min。一般30d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7-10天。

2.2 运动疗法:主要采用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等具体内容包括: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良姿位的摆放;Bobath握手及搭桥运动;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主动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

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和ADL评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

4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异议(P>0.05),经一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上升(P

5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急性处理能力提高。脑卒中患者只要在发病6h内到达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死亡率下降明显。然而致残率并未降低,仍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急性脑卒中后期多出现软瘫期。此期针刺治疗上肢取:肩井、肩、手三里、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取环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通过针刺兴奋周围神经,并将刺激反馈到中枢,促进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缩短休克期,促进瘫痪肢体肌力、肌张力的恢复。进入痉挛期后可选取拮抗肌一侧的穴位:肩井、肩、支沟、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通过刺激拮抗剂上的穴位来改善肌张力,促进肌力恢复,协调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及时进行以运动再学习等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有利于诱发来自皮肤、肌肉、关节深感受器信息的传入和来自大脑中枢运动信息的传出性活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最终促进运动功能重新恢复,有效避免肢体痉挛和肌肉萎缩,防止废用综合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尽最大可能达到协同和随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财忠、刘新峰、唐军凯.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 ,13 (2):128-130.

[2]刘英、邹尚军.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 ,13(10):969-970

[3]缪鸿石.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