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玉米自交系病毒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玉米自交系病毒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近年来,玉米发生病害,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玉米自交系病毒病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病毒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86-01

一、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特点

玉米病毒病是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已经从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目前世界上报道的侵染玉米的病毒种类已达40多种。在中国,常见种类是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有时混合发生,其中粗缩病为害尤为严重,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这也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此病是一种虫传病害,传毒昆虫多为刺吸式口器,主要有灰飞虱、蓟马、蚜虫、叶蝉等。玉米粗缩病毒病由玉米粗缩病毒 (MRDV)引起,病源是双层衣壳的双链DNA球型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由灰飞虱等成虫或幼虫传播。据通过网室接虫研究,灰飞虱汲汁传毒,病毒在植物体内潜伏期10-20天,玉米出苗至7叶期是易传染期。

二、玉米病毒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从幼苗到成株都可发病,在幼苗3叶期前较少发病,5-7叶期发病较多,10叶期以后发病较轻。幼苗发病导致枯心死苗,大苗发病导致分蘖多生,拔节期发病导致大叶片不能正常展开或条纹花叶。玉米粗缩病的表现症状是:病株严重矮化,节间伸长受阻,仅为健株的1/2-1/3,叶色深绿,叶片变小,呈对生状,象“君子兰”状,叶背、苞叶等脉纹上有粗糙突起物,根系不发达,雄穗退化,果穗变小,重病株不能抽出雄穗或无花粉,无雌穗或雌穗不结实。

三、玉米病毒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病毒病发生趋势上升迅猛,发病面积大,为害严重。有些年份零星发生,有些年份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80%以上。总的来说,玉米亲本田重于制种田,制种田重于大田。玉米病毒病发生的原因及外部条件是:

1.品种因素

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制种田自交系亲本发病严重,种子带毒率高,从而引发大田玉米发生面积增大。调查多年田间自然发病结果表明,玉米品种的抗性与其制种组合的亲本有关,用Mo17、黄早4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多数较耐病,而用掖107、5003、478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易感病。

2.环境因素

一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周年性生产,如保护地生产面积的扩大,增加了传毒昆虫的越冬空间。同时,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为传毒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另外,传毒昆虫多以春小麦、绿肥田、河边荒地上的禾本科杂草为越冬转移寄主,靠近这些场所的地块则易发病。再者,前茬作物也影响发病程度,前茬是菜田改种玉米田的发病较重。

3.气候因素

近些年连续的暖冬有利于传毒昆虫的越冬,秋冬季气温偏高,会使越冬传毒昆虫基数增加,早春气温偏高,春旱会使若虫羽化提前,玉米生长迟缓造成弱苗抗毒能力下降,使传毒昆虫羽化盛期和玉米苗期易感染期相遇,大大地增加了侵染机会。

四、玉米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1.应用耐病品种,加强种子处理

抗病育种是解决玉米病毒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玉米病毒病的复杂性,至今也未发现好的抗原。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抗病性对后代有一定的遗传力,各自交系水平或垂直配合力的差异,致使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自交系的中亲值关系密切,所以要想取得抗病的杂交种,双亲必须都抗病或至少亲本之一为高抗。因此,玉米病毒病的致病机制、毒源种类和株系以及病害流行消长规律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因地制宜,逐步压缩感病品种的制种组合,推广抗病耐病的制种组合;二是严把药剂拌种关,推广使用种子包衣剂;三是加强制种管理,尽可能在无病毒区域建立制种基地,降低种子带毒率。

2.加强监测和预报,搞好田间管理

第一,根据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玉米种植制度,对病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测预报,指导防治;第二,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合理施肥浇水,在山区,提倡地膜栽培,确保玉米苗齐苗壮,提高玉米抗病性;第三,及时清田除草,减少传毒昆虫繁衍场所;第四,适当抢墒播种,使出苗期一致,避免部分感病的玉米组合与灰飞虱盛发期相遇而造成重大灾害。

3.合理使用农药,尽早防虫防病

播种时,用含有溴氰菊酯、病毒A等农药拌种或使用含上述成分的种子包衣剂。苗期时,根据预报对灰飞虱等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尤其是在7叶期以前,每隔7天喷一次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另外市场上销售的杀虫菊酯,功夫乳油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减少传毒昆虫数量。对已经感病的玉米,迅速拔除病株,并使用病毒王可湿性粉剂、菌克毒克 (宁南霉素)、抗毒丰等对全田进行苗期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