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60例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调查与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60例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调查与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调查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随机抽取36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按照抗菌药物类别、用药时间、有无用药适应症、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98例,使用率27.22%;无预防用药适应症的85例,选药不当的53例,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98例。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加强监管。

【关键词】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51-01

I类切口手术也即清洁手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清洁手术是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一直以来,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抗菌药物应用指证把握不严,用药时机不准等,从而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医药资源浪费。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逐步落实有关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要求。现就我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2012年I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病历,共360例。包括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0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5例、髋关节置换术57例、冠状动脉照影+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8例、椎间盘摘除术45例、乳腺肿块切除术43例。

1.2 方法

排除因围手术期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记录病历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时间、手术名称及起止时间。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用药合理性评价”项,统计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别及例数、适应症、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

2 结果

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及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品种及频次分别见表1和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除了少数情况以外,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感染。可考虑预防用药的情况包括:(1)手术野大、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分析表1发现无预防用药适应症的病历数85例,说明用药指征把握不严。

3.2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择。而且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卫生部推荐优先考虑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来预防手术部分感染,若对β内酰胺类过敏,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两者联用;在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表2显示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唑,其次是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以及奈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甲肟。其中头霉素类、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选药不适宜。

3.3 用药时机

接受清洁手术者,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 ml,应术中追加一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表1中,1份病例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未追加给药;用药时间不适宜最多的情况是术后用药过长。用药时间过长不但造成浪费,增加病人经济负担,而且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此外,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正确。

3.4 预防手术感染的措施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为预防手术感染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严格遵守手术中无菌原则,减少污染;不提倡局部用抗菌药物冲洗创腔或伤口;尽量缩短导管和插管留置时间;手术开始时即时剃毛,以剪毛或电动剃刀为佳;确保手术环境和术者手卫生符合要求;了解当地、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3],为预防用药提供依据。同时,应制定各项强制性规范制度,使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趋于合理,避免临床滥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Z]. 卫医发 [2004] 285号, 2004.

[2]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Z]. 卫医发 [2009]38号, 2009.

[3] 陈玮, 方进. 临床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