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新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生的变化,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人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尴尬处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笔者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10年有余。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一批学生。在迎来送往中,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身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有愈演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大的态势,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1)基础差,底子薄。许多学生写作时错别字很多;句子使用不连贯、不通顺,不能完整地表情达意;段落之间缺乏过渡,层次混乱。(2)知识面窄,思维僵化。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少,且以个人喜好为中心,涉猎面窄;遇事习惯按常规思考问题,缺乏创新意识;欣赏品位低俗,不爱读书,没有养成读好书、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3)纪律差,不能明辨是非。有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上不注意听讲,睡觉、说话等现象突出;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甚至以顶撞老师为荣。
面对种种尴尬的局面,变通已刻不容缓。下面,我就根据个人的体会和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二、教材的编排要联系实际
职业中专语文教材虽几经改革,但大部分还是从陈旧的高中教材中选取一些篇目,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从教材形式看,重阅读轻说写。
当今是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已成为社会对现代人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样的教材显然缺少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授课,除了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须搜集与专业相关又能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特点的文章补充进教材,让学生阅读,互相渗透。这样,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保证显示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如在讲了的老舍的《我的母亲》后,可适当延伸讲解有关母亲的其他文章,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三、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5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观花”,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个国家的文明、强盛,最终靠民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人文教育不同于科技教育,它重在培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提高人理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上,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做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没文化”的单薄的人。事实上,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会思考人类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的问题,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真谛。最终,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内化”为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了科学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这个社会将出现更多拥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多注入了人文关怀这一缕温馨,将构筑起无限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