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金星学校但红梅
[摘 要]作为一所偏远山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尤其是数学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目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策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初步完成教育基本理论更新,课程教材重建以及大量实践验证后,正在全国中小学教学领域加速推广、普及与深入。这场影响深远的教学改革运动,对于广大中小学校以及新老教师不仅是机会也是挑战,挑战既源自于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理念需要更新,更意味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经过近几年来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目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在生活方面
1.营养盲。学生及家长普遍不了解营养知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2.忽视早餐 。中学生忽视早餐的情况十分普遍。对于学生来说,一天之中早餐是最重要的,因为上午是学习任务最重要且集中的时间,需消耗大量能量。
3.饮食行为不当。挑食、偏食、暴饮暴食、吃太多冷饮,嗜食含糖饮料等,这是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4.忽视青春期快速增长期的特殊营养问题。学生在青春期有明显突增年龄,一般女孩从10-12岁开始,男孩平均晚两年。
(二)在身心方面
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三)在思想行为方面
归纳起来具有“两缺六差一模糊”特点,即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和抱负;缺乏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自觉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能力差;人文素质基础差;行为自控能力差;是非判别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主义荣辱观念模糊等。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不负责任的思想开放程度让人担忧,其中极少数学生还染上了一些社会陋习,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念和公共道德意识,思想道德和行为表现严重偏离学校和社会认同的标准。从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还呈现出单亲(父母离异)家庭学生逐步增多,留守(父母外出打工)学生比例增大的特点,放学后,这部分学生就处于游离状态,无人监督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即使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监督也无济于事。学生厌学、辍学、逃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少数学生不敢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还存在一定的现实或潜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表明,农村初中生对数学感兴趣的约占32.5%,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们有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一知半解。在整个初中阶段每次考试数学成绩明显低于其它学科,我校的数学成绩更为严峻(七年级:优生率3%,及格率10%,差生率60%;八年级:优生率0,及格率4%,差生率65%;九年级:优生率1%,及格率5%,差生率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没有理由不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了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真正履行了一个教师的重大职责,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数学,学好数学。
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实行了几个年头,我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身体力行,也听了许多教师上的课,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受到很大的启发。广大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下:
(一)不能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新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我们要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怎样真正理解和把握还存在问题。一种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是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吗?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们深入一下思考,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你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考试评价的依据。
2、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更新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对于初中学生,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三)追求形式上的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的讲解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是建立在“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基础上,因此,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不是一种无目的自由学习。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的现象,把“少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把“少讲”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讲,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或者是教学的疑难点、易错点,则可以采用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可能被动地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