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金融危机对安徽的影响以及安徽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金融危机对安徽的影响以及安徽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国内经济增速逐季下滑、宏观调控目标三次调整的背景下,我省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趋紧,消费需求减少。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全省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于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本地经济,实现安徽中部崛起,促进安徽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省的经济形势

(一)总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最终审定,2008年安徽省GDP初步核算数为887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1326亿元,增长2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1亿元,增长6.2%,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4亿元,增长16.4%,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0%,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44.7:39.0调整为16.0:46.6:37.4。

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259.7亿元,增长22%,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9%,较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钢铁、家电、煤炭、电力和汽车五大支柱产业比重较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社会需求快速增长

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增长33.3%,在中部六省中,投资规模居第2位,增幅比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6470.6亿元,增长34.3%,增幅比上年回落11.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8.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回落,1-12月份增长12.5%,比上年回落37.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增幅为4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

出口逆势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1-12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04.4亿美元,增长28.3%,其中出口113.5亿美元,增长28.8%,两者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8个和0.2个百分点。1-12月份,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9亿美元,增长16.4%,比上半年回落30.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7.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8.8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持续增加。1-12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增长23.4%,增幅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为近12年同期最好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提高了农民消费能力,有效拉动内需,城乡市场增幅差距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物价涨幅趋于回落

2008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90元,同比增加1517元,增长13.2%。2008年安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2%,全省消费价格涨幅从7月份开始持续下行,CPI运行总体呈 “前高后低”态势,并且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涨幅分别为14.3%、4.5%,高于上年涨幅1.8、1.2个百分点。从贡献度来看,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4.9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0%,居住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0.6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度为8%,其它六类商品贡献度只有12%,可以看出,食品及居住类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力。

二、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状况

(一)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安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4599元上升到2008年的12990元,消费水平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二)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安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52.4%下降到41%,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表明城镇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消费观念逐渐从基本满足生活的温饱状态向小康状态转变,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三)消费倾向边际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率。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呈现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即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四)消费需求空间很大

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即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数,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一类商品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幅度,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会上升;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占总消费的比重也会下降。商品收入弹性方面需求变化较大,十年前弹性收入大于1的是衣着类、家庭用品类和医疗保健类,现在是居住和杂项,说明安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于个性化和享受型方向发展,消费空间存在很大可挖掘的潜力。

三、当前安徽省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增速回落

1.工业增幅小幅回落

自今年8月份以来,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在20%以下运行,且呈持续下行态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1.4亿元,增长13.9%,增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为上年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但回落幅度比上月缩小2.7个百分点。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小幅回落

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逐月下降,其中12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5亿元,增长22.4%,增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回落幅度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

3.出口额增长幅度继续回落

2008年,全省出口113.5亿美元,增长28.8%,增幅同比0.2个百分点。12月份,全省出口8.9亿美元,同比下降2.1%,为今年以来首次下降。

(二)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国内经济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长长期过快引起的需求拉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了通货膨胀,加之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石油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虽然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增速普遍下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是刺激经济的政策中既存在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存在可能引起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三)投资需求面临挑战

资金链紧张和生产面临减速预期,使得企业投资意愿锐减,拉动安徽省投资增长的两大力量――引进省外资金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呈放缓之势。1-12月份,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9亿美元,增长16.4%,比上半年回落30.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7.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8.8个百分点。1-12月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为2760.1万平方米和807.4亿元,比上年下降10.5%和1.7%。

四、扩大消费需求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安徽省常驻人口六千多万,其中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市场。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增收,带领群众增收。积极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并规范农民和合作组织进入多种经济领域。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民工返乡创业,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兴办企业,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大超市直接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企业及农业合作组织对接,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粮食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建造大型超市以及农贸市场。

(二)继续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程

鼓励安徽省的家电企业积极加入全国家电下乡网络,在落实好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等四类下乡产品的基础上,按国家要求和农民需求,适当增加产品种类,扩大补贴范围。扩大宣传,增设网点,抓好产品质量关和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财政补贴的发放足额,及时到位。加快推进家电进入农村市场,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真正把家电下乡工作抓实抓好,扩大农民家电产品消费。

(三)推动节假日和展会经济

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打折促销活动,调动群众购买欲望,增加销售额。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结合各地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展活动,以展示自己,吸引外资,积极引进高素质会展人才,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四)扩大消费投资

加大对大型百货商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的投资, 创造方便的购物条件;加大对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居民出行等消费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服务;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餐饮饭店、旅游和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投资,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舒适的服务与环境;还要加大对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在内的现代与新型服务业的投资,以适应居民新的消费需求;更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促进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的释放。

(五)积极促进汽车消费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精神,保持汽车市场稳定增长。我省拥有江淮、奇瑞两大品牌,政府应在给予一定出口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便捷高效的汽车营销和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自主服务品牌,加强金融服务,扩大信用消费。支持二手车市场改造,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新旧汽车置换业务,建立二手车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二手车交易市场,简化二手车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加大对汽车报废更新的资金扶持,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贴范围,促进汽车更新换代。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给予必要的支持,提高回收的技术水平。

(六)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安徽省有著名的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培育旅游消费热点,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着力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大型旅游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突出政府调控和产业引导,制订出台具体措施,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优势旅游资源向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集中,培育全国性的知名大型旅游集团,推动安徽旅游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七)加快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推进交通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合肥新机场,九华山机场,以及省内高速公路,积极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

(八)继续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

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且成长潜力大的“老字号”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推动“老字号”加快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积极创新产品,拓展流通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老字号”参加各类会展和营销活动,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九)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重点支持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流通大企业集团成长,重点支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和财政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建设。

(十)做好产业承接工作

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中西部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动,我省应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分工与合作,发挥我省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平台,有助于抢得先机、拓展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