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剥夺了中国人的话语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剥夺了中国人的话语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怎的,我突然就想起了王小波。虽然这个名字对一些“90后”来说也许早已陌生,他远不如当今一些“新生代”作家有名气,市面上他的书也不易买到。可他确确实实影响过一代(也许不止一代)中国人,而且一定还会继续影响下去。因为有的人、有的思想是不朽的,他们会永远在文明的天空中大放异彩。

第一波“王小波热”,是在他去世后才兴起的。这种狂热和王小波的猝然离世一样,来得非常突然,却又不是偶然发生的。人们热爱王小波,喜欢他的文章是有深刻原因的。

中国从来就不缺智者,缺的是敢把自己的种种想法大声说出来的勇者。大部分中国人属于那“沉默的大多数”。而王小波则是一个“异类”,他不甘心就这么沉默下去,他要说,他要喊,不仅为自己说,也为别人说,甚至是为一头猪说,为此他写下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他还发动大家一起来说。科学、哲学、宗教、艺术、音乐、历史,本土的、舶来的,《青铜时代》《黄金时代》,还有《白银时代》,凡他能想到的,他都大胆地去说,而且说出了水平,说出了自己的风格。读王小波的杂文和小说,我们的确能获得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感,一种海阔天空的宽广感,一种异乎寻常的。

能带来这种畅快淋漓感觉的作家,当代中国不是没有,只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许多“畅销书”,也能带来一种“”,可那种“”是一种肤浅的“”,除去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而王小波的文章,在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之余,更能让我们掩卷沉思,思考我们自己,思考我们这个社会。他的文章能给我们一种巨大的力量,让我们有大声说话的勇气。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后王小波时代”。在网络文化泛滥的当下,王小波魅力不减,反倒有愈来愈受欢迎的趋势。看网络上,多少人心甘情愿地承认是“王小波门下走狗”,又有多少人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奉他为自己的“启蒙导师”,并且大肆赞扬他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大家都热情高涨,好像谁反对王小波,谁就是反对言论自由。

可是,在这样一片火热的气氛中,我却沉默了,脑子里充满了疑问。

首先,人们为什么崇拜王小波?这真的正常吗?诚然,王小波的文章中有的是对现有秩序的怀疑,对人类本性的尊重。可是王小波的书在大陆以外地区也大量发行过,却不怎么见港台同胞们对王小波像在大陆一样热衷。他们觉得他文章中的道理是再正常不过的。王小波解放了大家的思想,可是没有压迫,何来解放?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太多东西压迫着中国人的思想,封住了大家的嘴,导致许多东西大家不敢想,想到了也不敢说,思想被压抑,被扭曲。就在这个时候,王小波出现了,他鼓励大家和他一起说,于是他成为“言论自由”的图腾,接受众人膜拜也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言论真的“自由”吗?为什么我的喉咙依然有一种压迫感?

我想起了李银河。她在中国的名气不在王小波之下,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王小波的遗孀,更因为她经常有一些“出位”言论。这些言论很前卫,前卫到许多民众接受不了。因为她关注的是一群角落里的人――中国的同性恋者。由于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发言捍卫同性恋者的权利,所以成为众矢之的,被中国公众舆论和广大网友骂个狗血喷头。可是别忘了,王小波也曾为“同志”群体仗义执言过,还与李银河合著过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事实是,死了的王小波受万人敬仰,活着的李银河却被要求闭嘴。更有意思的是,争先恐后大赞王小波“言论自由”之精神的和争先恐后大骂李银河叫她闭嘴的,基本上是同一拨儿人。

一个真正言论自由的社会,应该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权利去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分歧可以有,争论也可以有。但现在的许多“争论”最后总是难免演变成不折不扣的人身攻击。为什么我们既拥护王小波反抗“一言堂”的精神,却又容不下一个李银河呢?为什么我们一面大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一面又迫不及待地要封李银河的嘴?为什么我们不能平和地对待学术问题、社会问题中的种种分歧,而要用人身攻击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手段呢?两种矛盾的声音,竟从同一片土地上的同一群人嘴里喊出,这在王小波看来也许又是“有趣”的了。

谁剥夺了中国人的话语权?不要只将其归为“政治遗毒”“历史问题”,还是多检讨一下自己吧,也许正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状。我们都应思考一下,中国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言论自由?我们能不能放下狭隘的偏见,客观地对待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一中二月文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