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上本无四巨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上本无四巨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湖常有“四巨头

小四如今活得很郁闷,就因为念者无意,听者有心,总觉得有那么点不祥,结果遭到了全中国人民的不待见,以至大家平日里过了三楼直接上到五楼,浑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小四一直很怀念过去,怀念那段人人懂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岁月。在那个年代,“四”特别罩得住。天地万物皆在四面八方之中,一数数到四,那就说明到位了。好要好得四平八稳,惨也要惨到四面楚歌。

其实何止在中国,小四在全世界那也是相当吃得开的。不管是开天地,还是摩西分红海,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都懂得东南西北为四方、春夏秋冬为四季、夜晨午晚为四时、火气水土四元素、加减乘除四法则……

小四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地球的每一个维度之中,相比之下,我们所关注的网球场显得是那样渺小。以至于短暂的网球史册为了渲染自身的传奇色彩,不得不经常借助小四的帮助以拔高自己。于是才有了四大满贯、四个火、四天王时代、四金刚时代……乃至今天人人皆知的四巨头。

回过头去想想,网球史册里的每一个“四”字诀,似乎都有些附会的意思,经不起推敲。四大满贯牛吧?可别忘了偏远的澳网是怎样被博格、麦肯罗们视为空气的。其地位常年都不如意大利公开赛。直到过去二十年间,澳洲人才依靠拉拢亚洲市场,慢慢追上了其他三大满贯。要不然坐拥24个大满贯女单冠军的考特夫人凭什么不是女子网坛最伟大的球员?还不是因为其中有11个都是澳网冠军吗。那么四个火呢?那只是法国垄断戴维斯杯冠军时期的团队统称。雅克・布鲁侬论实力论成就都和雷内・拉科斯、昂利・科谢、让・博罗特拉这三位不在一个档次上;四天王时代?真正的精华只是博格、康纳斯、麦肯罗三人之间的角力。等到伦德尔真正崛起的时候,博格退了,康纳斯老了,就剩一个麦肯罗也已过了巅峰状态,至于随之而来的四金刚时代?伦德尔不擅长草地,贝克尔、埃德博格不会打红土,剩下一个维兰德堪称全面,也只是在1988年后化作流星过长空。

转眼之间,2010年,又是一个“四”时代。这一次,Big 4被翻译成了四巨头。

“巨头”是怎样炼成的

2005年,天下刚刚成为费德勒的天下,天上却突然掉下个纳达尔。从这-一年的红土赛季开始,ATP的舞台上几乎再也容不下第三个角色。费德勒和纳达尔不仅包揽了此后十一项大满贯,就连一年九站大师赛,他们留给旁人的也少之又少。从05赛季的印第安维尔斯站起,此后连续十九站大师赛里,除费纳之外,总共只有伯蒂奇、罗布雷多、罗迪克和达维登科四人尝过夺冠滋味。更过分的是,其中只有罗迪克在06年辛辛那提的夺冠是在费纳同时参赛的情况下完成的,其它的,都是两人玩儿剩下的。

终于,情况在第二十项大师赛到来时有了改变。那是2007年的迈阿密大师赛,德约科维奇在八强战两盘完胜纳达尔,决赛直落三盘击败此前淘汰费德勒的卡纳斯,一举登顶第五大满贯。这一壮举就像一针鸡血打进了已经审美疲劳到蔫蔫了的ATP。四个月后,德约科维奇击败费德勒,加冕加拿大大师赛;五个月后,德约科维奇再次击败纳达尔,在美网首次打进大满贯决赛;九个月后,德约科维奇再次击败费德勒,在澳网荣登大满贯。等到了这个时候,“世界第三极”的大帽子早已经牢牢扣在了德约的脑袋上,躲都躲不掉了。

有了三巨头,第四个还会远吗?就在2008赛季,德约被冠以巨头之后的半年问,他的儿时玩伴穆雷几乎复制了他的奋斗历程。在辛辛那提首夺大师赛,在美网淘汰纳达尔首进大满贯决赛,紧接着又在马德里大师赛淘汰费德勒,再夺大师赛。但和德约科维奇不同的是,这时候大家已经等不到穆雷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了,提前就把人拉进了巨头的集团。就这样,四巨头诞生啦!

把前因后果一捋,隐约就是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故事。费德勒和纳达尔这两位伟大的运动家奠定了真正称得上巨头级的成就,而后来者只是努力站到了巨头的肩膀上,结果却成了与之并肩作战的战友。千万别觉得,挤进了四巨头,就是德约和穆雷占便宜。要是便宜那么好占,去年的德尔波特罗、达维登科,今年的索德林、伯蒂奇怎么就轮不到呢?可问题在于,就连德约和穆雷自己,都不觉得四巨头俱乐部的会籍让他们占到了什么便宜,相反,他们貌似还巴不得早日脱离这个集团。“巨头”的帽子带久了,德约和穆雷觉得自己的头真的有点大,整天有人围在身边吵吵,一个要努力摆脱“一满贯”,另一个则是要更努力的夺取“一满贯”。

在被拔苗助长起来的两个头大少年身边,并排安放的是两颗真正的巨头。现代网球史一百三十多年,总共只出现过六个集齐四大满贯的男人,其中居然有两个就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其实也一样。相比于索德林、伯蒂奇,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仍有骄傲的资本,但一旦放到了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参照系当中,情况就不同了。

四巨头,两重天

2010年伦敦总决赛,世界得到了认清“四巨头”的最好机会。除德约对阵穆雷之外,其他五种两两组合的排列方式居然全都在伦敦演齐了。小组赛两战,穆雷状态糟糕,德约则遭遇自称“百年不遇”的隐形眼镜问题,导致两场完败缺乏参考价值。半决赛四巨头交换对手,彼此再战。德约和穆雷还是输,但赛后却都表示自己打得不错,按照穆雷的说法,那还不止是不错,简直是发挥得相当好。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再作比较就有了实际意义。

德约科维奇对阵费德勒一战,1:6,4:6的比分堪称悬殊,德约说自己打得不错,那只能说明费德勒打得太好了。事实的确如此,比赛第一盘,费德勒琳琅满目的组合进攻让人不得不重提他当年之勇。以至于刚刚打到第四局,德约科维奇终于在底线对攻中逼出费德勒一次失误后,伸开双臂,仰天长笑,就像一个终于躲过吞蛋命运的菜鸟在博取全场同情的欢呼。

自德约科维奇出道以来,他的问题明眼人~目了然。他和费德勒同为全面型打法,但各个环节只能说是平均有余,全能不足。如果费德勒是个各科平均成绩90分的全优生,那么德约只能达到80分左右的层次。所谓的lO分差距,意义就在于一旦当费德勒状态大好,德约即便打得不错,也只能接受像在伦敦那样的完败。

德约科维奇不是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更不是不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去年他组成的教练团队,其庞大程度足以用罕见形容。新加盟的两名成员,一个名叫菲尔格里持,一个名叫托德马丁。前者曾经辅佐红土野兽穆斯特,专门负责提高德约的体能;后者曾是发球上网流派的一代宗师,专门负责改进德约的发球和网前技术。不管马丁被炒之前的工作是否有效,德约科维奇至少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因为实在很难想象,一个世界排名长期稳居前三的大满贯得主会在技术完全定型之后,去主动改变发球的动作,而且为此动辄付出单

场比赛两位数双误的代价。但德约科维奇偏偏就是这么做的,今年春天的几项硬地大赛基本上也就是这么被他糟蹋掉的。

等到了夏天的硬地赛场,德约科维奇的努力似乎收到了回报,他在美网半决赛上取得了对阵费德勒最重要的胜利之一。但这场胜利的过程却更像是费德勒此前在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输给巴格达蒂斯和伯蒂奇,或者是此后在巴黎大师赛输给孟菲尔斯,全都是开局强势,中段乏力,结尾处浪费赛点,惨遭逆转。起承转合全随着费德勒的状态波动而波动,没对手什么事儿。等到浪费赛点的悲剧一再上演,费德勒终于受不了刺激开始变身。总决赛的赛场,慢热、保守、浪费关键分的球王综合症一扫而空,然后就是风卷残云的五连胜。半决赛被生生打爆,德约科维奇只能重新承认差距。不知道在那个时候他会不会羡慕起纳达尔来,因为从80分到90分的攻坚阶段总是困难重重,而以纳达尔原本70分上下的硬地基础,一旦找准方向,那等来的就是突飞猛进的提升。

其实,纳达尔在提升硬地战斗力的大方向上,一直把握得很准――提前站位、加强发球、减少上旋、增加进攻性。说得容易,但真正的执行却需要强大的信心作为保障。今年美网之前,纳达尔在硬地球场多少有点欺软怕硬的感觉。把低排位对手当做小白鼠,进行改进硬地打法实验;一旦遇到顶尖高手,则退回底线外两米,重操防守反击的老套路。而美网过后,情况变得大不同。虽说过程不乏运气成分,也不足以说明纳达尔在硬地上的长进,但夺冠的结果却赐予了他空前的信心。从此,纳达尔可以作为美网冠军而战斗在硬地球场。修得正果后,实验到此为止,但小白鼠依然凄惨,就连大白鼠也开始遭殃。总决赛四强战,在底线外两米处左支右绌的变成了穆雷,纳达尔成为了站在场内主导进攻的一方。赛后纳达尔说:“面对安迪,一旦我退得太靠后,就完全没有机会。唯一的选择就是站得离底线更近一些。”这个道理连火星人都明白了,但纳达尔真正能够做到,却还是第一次。要不自从穆雷跨入巨头行列以来,两人五次硬地交锋,纳达尔也不至于只赢过一次,而且输的四次一盘未得,赢的那次,则是穆雷已经让印第安维尔斯的一场妖风吹得找不着北了。

话又说回来,面对质变的纳达尔,穆雷只在决胜盘抢七输两分,足可以自豪了。无怪赛后,败军之将也敢言勇:“我想我们都打得很棒,我全场只打了一局烂球,或者说只有两三分而已。”但能说明差距的也偏偏就是这两三分。那是决胜盘第五局穆雷在发球局拿到局点时发生的事情。当剥纳达尔在第二盘脆败,己然疲态毕露。在底线后织网的穆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蛮缠式打法刚让他看到了逆转的希望。就在这节骨眼上,穆雷却像突然忘了词儿,停下了磨字决,改成连放两个小球,外加一次发球上网,瞬间连送三分,反而在决胜盘先遭破发。濒临枯竭的纳达尔久旱逢甘霖,赛后连呼庆幸,而穆雷却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他引以为傲的网球智商导演的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在有如石佛般稳健的纳达尔面前,穆雷暴露的是小聪明和大智慧之问的差距,也是大师赛冠军和大满贯冠军之间的差距,又或者说,是伪巨头和真巨头之间的差距。

四巨头?或是新江湖?

一年前,伦敦O2体育馆曾经上演过一届史上最激烈的年终总决赛。十五场比赛十次打进决胜盘,四巨头在小组赛中已折其三,草根英雄达维登科决赛击败新锐代表德尔波特罗,这一切已经让巨头理论摇摇欲坠。

其后一年间发生了以下事件:德尔・波特罗年初杀人世界前四,此后却联手达维登科跌下伤病泥潭,四巨头去两劲敌;纳达尔赛季中彻底伤愈,横扫三大满贯,费德勒则一头一尾轻取澳网和总决赛,两人再次总揽全部大赛;德约穆雷全年甘当配角,时至年末,却被索德林探顶世界第四。尽管到头来,前四把交椅上还是那四张面孔,但四巨头的统治却早已不再纯粹。要说统治,那只是纳达尔和费德勒的工作,但速度与激情在他二人身上不是惊叹号,而是大大的问号。统治者的工作还能胜任多久?没人敢做断言,就像无法断言德尔波特罗和达维登科的伤病;索德林、伯蒂奇乃至西里奇的潜力;当然,还有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痛定思痛后的决心……

不过,在太多的变数包围下,一件事情还是可以肯定的――每个时代的统治强度总是和统治者的数量成反比的。一而再,再而三,等凑成了四,差小多也就该应验“合久必分”的道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