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刘锡良(1956-)。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学。

董青马(1980-),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王丽娅(1981-),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内容摘要]最近,学术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议论颇多,议论的焦点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后果。本文基于既往研究中值得深思的四个问题,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构成出发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进行界定。以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成因的微观视角管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并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不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投机性超额储备;存差

一、引 言

最近,学术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关注颇多,关注的焦点为流动性过剩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差始于1994年,但对这一问题的提出源于央行2005年10月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报告。据统计,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从2004年的74%持续下降到2006年的67.16%。从理论研究来看,有几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第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和判断标准是什么?存差增大与超额储备增加是否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第二,流动性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出发,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否有其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我国仍是一个资金稀缺的国家,为何商业银行还保持如此高的流动性?第四,人们在提到流动性过剩问题时,往往会想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是否有直接联系呢?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微观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基础

流动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人提存及支付需要资产的变现能力,即所谓的资产流动性。学术界将其扩展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迅速筹集资金以应付存款人提存和支付需要的能力。商业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与资金筹集能力可以看作是动态的流动性,动态流动性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供给与银行等各个层面,很难用指标准确刻画。因此,我们主要从需求角度利用银行超额储备来刻画其流动性的静态水平。按希克斯(1967)的分类,银行对超额储备的需求通常分为三类:即交易性储备需求、预防性储备需求、投机性储备需求。

预防性储备需求是银行为了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而持有的超额储备,它主要受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内部风险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交易性储备是商业银行维持日常支付必不可少的储备需求。交易性储备需求通常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借人资金成本,这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储备成正向变动关系;二是借入资金渠道,如果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广泛,资金获取容易,那么银行将保持较低的超额储备以减少成本;三是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如中央银行希望回笼货币,可能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那么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将减少;四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如果银行短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而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较高,那么银行需保持较高的超额储备以应付日常流动性需要。投机性储备需求是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盈利目标,寻求或抓住好的投资或贷款机会而持有的储备金,主要受资金的机会成本、未来风险与收益的影响。

根据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流动性过剩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因此,从银行角度出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核心是资金运用不充分,我们可以用投机性超额储备的多少作为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标准,即过剩的流动性=银行持有的流动性一法定存款准备金一交易性储备需求一预防性储备需求一正常的投机性储备需求。其中,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可由一级储备与二级储备来表示。二级储备本质上也是一种投资,很大程度上受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因此,各国在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时主要采用一级储备的概念。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现状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其存贷比(近似为表中的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占存款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6年的57%。从资产的构成来看(如表1所示),存贷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对央行债权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比的不断上升:一是储备资产占比不断下降,由16%下降到11%;二是对政府债权占比基本保持在6%-8%的区间;三是央行债权占比不断上升,2003年以前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自2003年以后不断攀升,尤其是在2005年一下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存贷比也恰好是在这一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四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存放同业存款及资金的拆出)占比不断上升,达到10%。

但是存贷比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过剩。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如表2所示),全球贷款占资产的比例大致在40%-60%间,我国银行贷款占比为51%,居于中间水平;全球一级储备占资产的比例一般在15%-30%之间,我国为1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货币市场的不发达,一级储备中只包含了在央行的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及库存现金,国外则将一些流动性高的证券放入一级储备之中,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保持较多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从投机性超额储备的理论公式来看:第一,从一级储备来看,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下降,但如果算上二级储备,则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幅较大;第二,从2003年开始,我国不断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上升到现在的9.5%,导致银行投机性超额储备减少;第三,银行对超额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受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第四,银行正常的投机性储备需求取决于银行对未来风险收益的权衡,对这三类超额储备的需求构成了我们下文分析的重心。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现有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二级储备(即持有的央行票据、对政府的债权与同业拆出)过多上。但银行二级储备持有的多少还受银行资产配置的约束。因此,我们在考察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时,必须从银行微观主体出发,研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超额储备的交易性需求与预防性需求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

四、我国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流动性的几点原因

(一)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商业银行持有流动性的增加

1.根据真实票据学说,最初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商业票据贴现业务,由于票据的流动性强,银行所保持的流动性(超额准备)相对较少。随着工业革

命的发展及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大量从事中长期信贷业务,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的变化,长期资金占用增加,所持有的超额储备必然增加。

2.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负债业务中,储蓄存款下降,而基金存款和保险存款急剧增加,各种金融债券的发行,银行由被动负债变为主动负债。资产业务而言,一方面,银行单笔贷款的规模增大,期限更长;另一方面,资金运用也呈多元化趋势,持有的各种非信贷资产占有相当比重;银行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迅速发展,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银行间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各种工具的创新,许多银行都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或资金交易部,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货币市场的运作,货币市场逐步成为了银行保持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也成为银行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从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管理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增强的结果

1994年以前,我国的银行长期处于贷差状态,其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主要靠向中央银行贷款来维持。1994年以来,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普遍推行后,银行的经营管理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增强。首先,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这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保有不低于25%的存差,是法律的要求。其次,《巴赛尔协议》的实施,使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对风险的控制,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技术和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减少贷款的发放。

(三)从资产负债构成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上升与银行资产质量不佳是导致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流动性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我国近年来贷款的投向多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导致我国中长期贷款占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占比不断下降。以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例,如下图所示,长期贷款占比由1999年的29%上升到了48%,据央行刚公布的2006年度信贷收支表,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上升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保持更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尽管加强了风险管理与不良贷款的核销,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资产质量仍不是非常良好,导致商业银行预防性储备需求增加。

(四)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流动性是其在现有约束下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一是由于这几年银行内部加强风险管制,优质客户成为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对信誉较低的客户,银行一般不再愿意提供贷款支持。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为贷款,资金运用品种单一,资金运作效率较低,当存款大幅度增长时,流动性过剩就在所难免。二是我国银行竞争并不充分,利率仍被管制,银行存贷利差一般在4%―5%之间,而西方国家银行一般在0.5%-2%之间,这导致银行只要保持一定的贷款规模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转,而不愿进一步放贷。三是我国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仍可获取1.89%的利率收益,超额准备金仍可获取0.99%的利率,仍高于我国的活期存款利率,可以获取少量的利差。最后,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货币市场产品兼有流动性与收益性的优点,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心。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票据占比不断上升,已上升到存款的12.12%,再加上商业银行的资金拆借与回购行为,两者总量已高达23.58%。

(五)从金融结构来看,资金不足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并存,在广大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上,金融压抑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矛盾主要体现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的矛盾。由于大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采取大企业、大城市、大产业、大项目的经营策略,主要是为大企业、大客户服务。与此同时,金融压抑与否一般通过三个指标来衡量: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储蓄能否有效转化为投资;资金存贷比例状况。从我国现实来讲,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从区域看,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性问题突出,而广大的中西部仍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城市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而农村却依然资金缺乏。

五、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几点看法

从宏观的视角看,长期的流动性过剩且超过一定的范围,应引起高度重视。过剩的资金如果不能适当地加以调控或引导,势必产生经济泡沫,影响或危及经济的健康稳定。但是,商业银行的巨额存差和超额储备并不能说明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其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流动性为其自身正常运转所必须。从微观角度出发,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流动性是自身资源配置的结果,本质为我国现有经济约束下的资金应用不充分,因此,我们更应关心商业银行流动性生成的深层次原因与约束条件,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一)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无直接必然联系

一提到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人们通常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资本市场。实际上,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与发展资本市场并无直接关系,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只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能够创造货币和存款,居民个人无论选择储蓄还是投资股市,只能改变存款的结构而不能改变总量。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来举一个例子:在没有资本市场前,居民持有100元的资产,全部储存在银行中(如表3)。在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居民将资产分流50元于股市,但我们却不能据此得出结论,银行存款减少了50元。在居民投资于股市的50元中:10元用于申购新股,资金被冻结在银行体系的专用存款账户中;20元作为购买股票的资金,以客户保证金形式存放在银行体系的专用账户中;最后20元被上市公司拿走,最终以上市公司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于银行体系中,最终储蓄构成(如表4)所示。综上所述,居民投资于股市的储蓄最终仍存放在整个银行体系中,资产市场的发展并不会改变存款的总量,而仅会改变存款的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与银行流动性问题的解决没有直接联系。

(二)从银行超额储备形成机制出发综合治理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1.如是这部分超额储备过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只需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收紧银根即可。这也是央行目前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在目前高额外汇储备的宏观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渐丧失,紧缩政策的效力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连带关系,从而为中央银行自主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可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储备外汇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这样,人民银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被动地增发大量基础货币,从而可以收缩市场货币总量,有效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2.如是这部分超额储备过多,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又得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则应调整金融结构,或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或调整信贷结构,鼓励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或规定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未来的支撑点,国外银行也逐渐将竞争焦点转向零售业务与中小企业客户。为此,政府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商业银行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而国内商业银行也应在控制好风险和成本的平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如是这部分超额储备过多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价格垄断,竞争受到抑制,影响了金融效率,那就应该从疏缓金融压抑的角度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放开利率等。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整个问题,在最近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在降低注册资本金的同时,坚持对所有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放开。

4.如是这部分超额储备过多是由于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发现盈利机会而不愿放款,则应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金融创新,拓宽资金应用渠道。一是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特别是风险对冲等工具的创新;二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拓宽资金应用渠道;三是加快对内开放力度,拓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四是完善法制环境,加强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