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孩子能听懂的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亲对8个月大的孩子说:“今天你太过分了。”母亲则说:“宝宝今天很不乖。”父亲的话和母亲的话恰好构成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双重条件:孩子通过母亲的语言来理解,又从父亲的语言中学习新词汇。

有不少研究表明,成人对孩子说的话不同于对成人说话,通常称之为“儿向语言”或“妈姆语”。它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夸大。如声调较慢,较夸张,且重复多;实词多虚词少,修饰词少,代词少;句子较短,简单句多,复杂句少,陈述句少,疑问句、祈使句多,句子多指向当前的事物等等。一般认为,儿向语言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如加强孩子的注意,帮助孩子识别语音,使孩子能很好地分解句子的单位,可能有助于孩子获得相应的语法。

在婴儿阶段,母亲的儿向语言显得特别重要。它有助于促进和保持婴儿的注意,调节婴儿的唤醒水平,沟通母亲与婴儿的情感,促进婴儿的联想学习和信息加工。到孩子2岁半以后,这些特点就不明显了。研究表明,婴儿对母亲的声音类型特别敏感。

有的母亲儿向语言特点明显,她们的孩子语言进步较快;而有些母亲儿向语言特点不明显,对孩子的说话过于正规,句子较长,词汇过于抽象,使孩子难于理解或不知所云,因此对妈妈的话根本不予注意。这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就比较慢。研究表明,刚刚超过孩子自己语言水平的话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重要的不是对孩子说了多少话,而是说了多少孩子能理解的话。

但与母亲相比,父亲往往忽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父亲经常使用较正规的词汇,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如父亲会对8个月大的孩子说:“今天你太过分了”,而母亲可能会说:“宝宝今天很不乖”。不过,母亲的儿向语言与父亲的非儿向语言可能恰好构成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双重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孩子既可以通过母亲的语言来理解,又可以从父亲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词汇等。

不过,孩子与父母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父母对孩子讲话时用什么样的词汇和语气会受孩子理解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总是不断地裁减自己的话语,使孩子在自己的语言水平上能理解父母的话。当孩子出现不理解时,父母会修正自己的话;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就会讲更复杂的话。因此,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讲话部分地取决于孩子的反应,孩子是积极的参与者。所以,语言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无形中会让父母高估其能力,容易以接近成人的方式与其交流,因此孩子也容易变得较早熟。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成熟程度与母亲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而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才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谈的与孩子理解的并不是同一回事,有时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如大人让孩子多吃肉,可以长肌肉,孩子却认真地说:“我不仅要长鸡肉,还要长鸭肉、牛肉……”儿童的理解往往很具体,很真实,无视语言中隐含的比喻、象征等成分。例如,唱完“老师您早”歌,妈妈问:“老师像不像妈妈?”5岁多的孩子往往会回答:“不像。”并进一步拿幼儿园的老师和妈妈比:从头形、头发整齐与否到眼睛大小等一一进行对比。妈妈进一步问:“老师和妈妈有哪些像的地方?”,孩子回答:“都很漂亮。”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启发说:“老师是不是像妈妈一样对小朋友很好?”孩子回答:“不是的。是为了我们上课不乱吵,对老师好一点,才这样叫我们唱的。” “老师没有妈妈好,妈妈要比老师好一点。”这说明5岁多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这种比喻,他的思维非常具体,妈妈就是自己的妈妈,老师就是在幼儿园认识的老师,像不像只从外表去进行比较,不能抽象地理解老师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同样,幼儿园老师的儿向语言也很重要,否则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讲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回家的路上,孩子很不解地问妈妈,“雷锋叔叔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他们?别人问你名字要回答的,否则是不讲礼貌,是不是?”真是令人捧腹。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总有一天他自己会明白这些。眼下,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能理解我们所说的和我们所想的。

我们强调儿向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是指成人始终要像孩子一样说话。事实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人的儿向语言会越来越少。关键是我们有必要关注孩子所理解的是不是我们想说的,我们所说的是不是孩子想听的,而不是自说自话。如果我们把单纯的讲授变成对话,有更多的机会听孩子说,那么我们就能更有效地交流,更容易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来调整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