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对如何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充分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游戏;体验;民主;鼓励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质就是使学生不仅具有改造与革新的愿望,而且要使他们具有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与实践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在“敢想、敢说、敢干”中形成良好的综合创造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游戏与活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催化剂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对中学生来说,在他们还未具有改造物质世界的愿望与能力之前,其创造与想象主要体现在由情感驱使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之中。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以自由的心态放飞思维,以无拘的行为大胆创造,当他们在自得其乐的各种活动中感受到满足愉快时,心灵的自由促进其思维的活跃,一些奇妙的想法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创新的萌芽。在中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中,应首推游戏活动。如果将创造思维与能力培养纳入游戏活动中,用游戏的光芒照亮青少年学习,将有效地催生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二、体验与情感――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因素

美术创作是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建立创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我们都感到美术教学中的绘画创作课难上,为什么呢?通过分析发现,学生虽有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感受,但不能转化为美术创造的源泉。原因在于我们未能为学生搭起一座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

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创造潜能需要有效的刺激才能得到开发。对于情感外露的学生来说,开发创造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创造的愿望。实践证明,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虚拟某种情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从自身的愿望出发,千方百计地用贴切的绘画语言表达意图,使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唤醒蕴藏在学生自身内部沉睡的创造力量。比如:八年级国画《江南雨景》一课,我用《小雨沙沙》的音乐引导,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感受雨的声音,以再现学生对下雨时的情景体验,然后让学生说出雨中生活的感受,又让学生表演出来,最后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雨景,并把它用画笔表现出来。看着学生在音乐中的静心体会、入情的表演和大胆的描绘,加上个性鲜明而各异的画面,我深深感受到:好的情境创设容易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激发个性化创造的欲望。

三、民主与宽容――增强学生大胆创造的勇气

创造需要勇气。增强学生大胆创造的勇气,必须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创造环境,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口和手,使学生具有心灵的自由度。

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民主氛围的形成,要求教师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避免认知强加,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说“不”,宽容学生的错误。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仅体现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和谐上,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矛盾的处理中。如:在一次七年级的美术课里,一位学生把太阳画成黑色,遭到其他同学的批评:“太阳是红的,发出的光芒才使我们看得见……”画黑太阳的学生与班里的同学争论起来,使平静的课堂热闹起来,那位同学争得脸红耳赤。这时我让同学安静下来,问那位学生:“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太阳是黑色的吗?”那位学生说:“我们人类不停地砍伐树木、建工厂、挖煤炼矿,还不断排出汽车尾……太阳还不变黑吗?”多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呀!如果把“太阳一定是红色”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不就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的勇气了吗?

四、鼓励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

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两种表达方式:语言与行为。前者是对创造意图或新奇想法的口头描述,后者是创造支配下的实践行动,两者关系紧密。所谓“敢想敢说敢干”,很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强调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结果,赏识精彩的制作表达,苛求有创意但不成熟与不完美的制作,甚至以专业化的标准,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的作品的优劣。在种种“像”与“不像”的所谓“客观评价”中,封锁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心灵之窗,抑制了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

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言行鼓励,而是在教学中一系列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参与的活动过程,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更好的条件给学生,巧妙地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同时慧眼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加以关注与鼓励,促进其自主创造。在七年级“汽车”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现代汽车后,让他们自我介绍各自心目中汽车的功能特点。在交流中,学生说的兴趣很浓,思维十分活跃,各种奇妙的想法纷纷产生:“我的汽车就是我的房子,能在里边吃住,可以开去各个地方旅游。”“我的汽车是变形汽车,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洒水车、挖掘机、飞机、轮船……”“我的汽车会说话,只要说出地方,它可以自动载你去,并且可以跟人聊天,讲有趣的故事给你听。”

由此可见,创新精神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创造自主性的发挥。而教师对学生创造意识与行为的关注、呵护,是促进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当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加以赏识,进行鼓励性评价时,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激励性力量,使学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进行创造性表现。

总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靠说教,不能简单地要求,而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催生学生创新种子的萌芽。

参考文献:

张桂林.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龙川县新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