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窗影十竹版传百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窗影十竹版传百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陶、刺绣、玉雕、纺织、制茶、剪纸、中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展示,于2012年2月5日走进了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一项项技艺,一件件作品,精美绝伦,活色生香。

十竹斋之文化遗产

这些天,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收到来自日本、新加坡驻华使馆的订单,速购十幅木版水印的《富春山居图》。濒临失传的技艺,终于又活了起来!

杭州十竹斋第一次正式亮相就引起轰动:沿用300多年的绝技,将名家大师的作品翻印得惟妙惟肖,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李可染的《水牛》等吸引了众多中外宾客的目光,而《富春山居图》更令大家叹为观止。

本次展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民族气质,将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结合当代生活方式进行创意创新,生动诠释了“活态”传承,如布料染织、服饰制作、食品制作、陈醋酿制、家具制作、车船轿制作等。

木版水印是一门什么技艺?该馆掌门人魏立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当年有人曾将潘天寿《雁荡山花》真迹,与采用木版水印制作的翻印作品并排挂在墙上,潘天寿辨认良久,不料竟把翻印作品当成了自己的真迹。这次“误辨”,让木版水印声名远播。

“木版水印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彩色套印技术,它是在明明的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魏立中解释说,木版水印可分三道工序:勾描、雕版和水印,就是把一幅画分多块雕版,每块版上刷不同的颜色,然后将之准确地印在一张纸上。经过层层套印,这些东一块西一块的颜色就组合成一幅画。

由于历史原因及传承问题,这一技艺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郑振铎等人的资助下,花了7年时间复制《十竹斋笺谱》后,才得以复活。

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成立国内专业院校中最早的水印木刻工作室。之后,这一技艺又面临失传。

上个世纪末,魏立中重拾中国传统印刷瑰宝,复兴木版水印技艺,让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在这次大展上,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称赞道: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冯骥才和魏立中约定,今年4月来杭州考察木版水印技艺。

木板水印为《富春山居图》添彩

《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十竹斋印谱》,木版水印工艺把中国传统绘画、雕刻和印刷完美地结合起来,为传统的视觉文化添上了浓重一笔。

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开幕。为配合特展,以及其授权单位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文创商品,其中,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富春山居图》受到世界书画爱好者的追捧。

在台湾京华城举行的“天工遗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是“2011富春合璧,两岸同缘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也是第五届“台湾.浙江文化节”的重头戏。代表项目有黄杨木雕、瓯塑、青田石雕、嵊州泥塑、东阳竹编、硖石灯彩、浦江剪纸、杭州刺绣、十竹斋木版水印等。许多观众看到十竹斋就觉得特别亲切。《人民日报》《中国时报》及海峡卫视的记者们,围着魏立中问个不停、拍个不停。他说,那时的确是“累并快乐着”。

魏立中放弃了原来多走走多看看的计划,守在展厅,尽量与台湾同胞交流。由于水印技术比较复杂,他只能以回答疑问式的讲解为主。许多台湾文艺界人士对于十竹斋水印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要求以十竹斋水印技术复制艺术品。

博物院对这次活动极为重视,推出特展礼品区。对于传承“复制”工艺的魏立中来说,还有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私心”,那就是研究、比较的“复制”技术,尤其是对于《富春山居图》仿真本的探究。通过对比,魏立中发现十竹斋水印还是具有现代印刷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增加了他对木版水印艺术品复制的信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天工遗风”展览,魏立中得以拜见了台湾佛教界素有威望的证严法师。魏立中用木版水印技术,较早印刷的就是中国第一部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他早想寻求机会,将他印制的《金刚经》以及西湖十景信笺赠予法师。在花莲静思精舍拜见证严法师,成为他此次台湾之行的又一次难忘经历。

其实,魏立中是在为进军国外市场作准备。此前沃尔玛全球采购商曾找过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日本、意大利知名画廊找他复制作品展出,而且他已经获得了大陆和台湾多家博物馆的授权,是时候开拓新的市场了。

瑞士学者眼中的中国印刷艺术

胡正言十竹斋所完成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这两部宝贵遗产,不只属于中国,在世界版画史和印刷史上都是重要财富。

杭州十竹斋传承这一古老艺术,所开发创新的作品,成为杭州西湖申遗赠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礼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行来到杭州讨教制作技艺,意大利L A BA美术学院院长、画家LUIGI BR ACCH I,董事局主席ROBERTODOLZANELLI,画家LUDOVICODOLZANELLI等纷纷来到杭州十竹斋学习印刷作品《T R ASUM A NA R穿越》,还有德国艺术家、英国作家、法国艺术家等也先后慕名而来。近日,由Eudoc.mason翻译、瑞士巴塞尔HOLSEIN出版公司出版,瑞士版本学家杨.契肖德教授撰写的《十竹斋的诗装饰书写纸笺》更成为外国友人的抢手书。

“中国的印刷艺术较之欧洲古老得多。”杨 ・契肖德教授认为,这可以追溯到早先在木、石与其他材料上雕刻的人名印章,以及公元6世纪唐朝的道教木刻,被称为木板印刷的先驱。这种技术早在公元8世纪就得到了发展,并延续到公元10至16世纪的宋代木版印刷书籍,作为至高无上的艺术精品流芳百世

杨・契肖德教授表示,过去,已知最早的多色木版印刷物是日本醍醐天皇的一本复本中的书写纸(1319-1339),其原本可能源于中国。

“……1907年,LaurenceBinyon在大英博物馆一堆被遗忘的收藏中发现了大型中国彩印。 ”杨.契肖德教授认为,它是德国物理学家EngelbertKampfer于1692年旅行长崎后带回的。在此之前,木刻水印一直被认为是日本首创、且在1763年铃木春信的版画中得到全面发展。Binyon的发现结束了这个误传,并拉开了欧洲研究中国木版彩印的序幕。

杨・契肖德教授坦言,欧洲的研究都局限在汉字中,它们来源于《十竹斋书画谱》《芥子园画谱》漂亮的彩色印刷中,以及粗制的春联。民国后,新型的中国信纸逐渐出现在列车上。装饰信纸不仅是古代中国画的上佳之作,而且更构成了全世界已知绘画艺术门类中独一无二的瑰宝。

正如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所赞:十竹斋的水印木刻“化旧翻新,穷工极变”,在艺坛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是世界版画史上的一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