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尝试了很多新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我更是不断探索,总结了很多方法,其中很见成效的就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更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理性的知识。针对现在的高中学生更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法,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做了不少尝试。

首先就是做好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 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对课堂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促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才能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预设既包括教学过程前的预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教师说什么,提什么问题,就连学生可能怎么回答,怎样引导,一般也都有很详细设计。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但这种动态模式并不是不要计划了,而是在如何有计划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这种动态结果的产生,并把学生一些不理性的思维指引到理性的轨道,形成他们理性思维的产生。由此可见,没有预设教案,也就说不上动态生成。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教前预见面对活生生的人时,作为教学的预设,一要能“升级”,二要有“超越”。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并不只是完成预设下的常规教学,而是以教材上的文本为范例,以教师的预设问题为导引,激发学生的思考行为,为以后批判性的学习做准备。

当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师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使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甚至出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争鸣时,教师要紧紧把握这些机会,扩大学生的闪光点,允许求同存异,或各自存异,顺应学生的需求,让错误变得美丽, 使课堂充满人文性。

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进行课堂预设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身边所见到的文本如何预设,如何解决预设,“授之以渔”。使学生对文本理性的阅读由课内转入课外,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候应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高中阶段的中后期,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已经积累起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和预设问题的知识。他们的思维也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出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这时,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强化“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

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把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讨论、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总结。

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