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废墟”中的“常青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废墟”中的“常青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与市场紧密相连,那么市场对女性艺术的态度如何?女性艺术家在男性话语权独大的艺术市场又表现如何呢?

75岁高龄的中国当代女画家欧洋说,女人很容易成为“废墟”,要想成为“常青藤”,就得比人家付出更大的代价,一偷懒就落后了。对于女艺术家来说,这句话真实得可怕。有不少女艺术家在结婚、怀孕、生子后就会暂停甚至终结自己的艺术生命,成为“废墟”。华人收藏市场对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太热衷,这当然与女性要结婚生子,事业具有不确定性有关。

2012年5月5日开槌的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此次拍卖共拍出3.88亿美元,但其中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总额只有1700万美元,不足5%。

不过,也有分析者乐观地认为,女性艺术家的市场正在好转,春天即将到来。在2012年5月20日刊的《经济学人》上,一篇文章就分析了艺术品单价最高的男性与女性艺术家各10位,同时指出,虽然男性作品以单价最高8690万美元远超女性榜首的1070万美元,但是10位男性中只有两位还在世,而10位女性中却有5位仍在继续创作。

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正在走向市场,越来越多的收藏者也正在将目光转向女性艺术家,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女性艺术家的市场情况。

“绩优股”:民国女画家

20世纪初,许多女性从封建家庭走出,接受新文化教育,学习绘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一批留学日本或欧洲、后回国任教于美术学校的女画家。她们完成了从“闺阁画家”向“新女性画家”的身份转换,其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样式,也奠定了女性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誉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的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孙多慈,是此类画家的杰出代表。她们的作品在当前中国艺术市场的老油画板块表现也最为活跃。以潘玉良的作品为例,其作品每平方尺的价格在2004年前后约为12万元,之后便一路上扬,至2012年春拍已翻涨至58万余元/平方尺。

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1月,潘玉良共有186件作品上拍,成交总额额约1.45亿元。潘玉良的作品最早出现在199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上,估价是30万~40万港币。1996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有两件潘玉良的作品:一件是《花卉静物镜心》,估价为50万~60万港币(流拍);另一件是《非洲女人》,当时估价为60万~80万港币(流拍),这件作品在2012年保利春拍上拍出了约747.5万元的高价。1998年,潘玉良1934年作的《南方小镇》在中国嘉德以8.25万元拍出。此后几年,潘玉良作品的市场一直处于平稳发展期。2004年,潘玉良有14件作品上拍,在数量上超越了之前每年的上拍数字,紧接着一股“潘玉良热”兴起。

从2005年开始,潘玉良作品价格陡增,当年共成交7件,总成交额达1360余万元,其中1949年作《自画像》在香港佳士得以964万港币(合人民币1022万元)成交,为目前中国女性画家作品的最高价。2006年,其作品共成交10件,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其中《窗边裸女》《非洲裸女》《躺在沙发上的女人》的成交价均在500万元以上。

2012年潘玉良共有18件作品上拍,其中3件作品流拍,2件作品仍在预展中。截止2012年11月中旬,最新成交价为香港苏富比拍出的230万港币。

除此之外,方君璧、关紫兰等民国女画家的作品也在不断受到市场关注。2003年方君璧的一幅作品在中国嘉德的成交额是4400元,此后大多数在100万元以内。2011年春拍方君璧作品破400万元人民币大关,且成交额前三甲均在近两年由北京匡时创造。北京匡时自2011春拍至今已上拍方君璧作品15件,除正在预展期的5件作品,全部成交,最高成交额632.5万元。

“热门股”:当代强势女艺术家

除这些民国女画家之外,当代女性艺术家也不乏市场宠儿。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在当代艺术上坚持探索的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在拍卖场上时有所见。向京、喻红、陈曦、崔岫闻、闫平、申玲、蔡锦、林天苗、陈庆庆等,都是在艺术市场中具有话语权的女画家。只不过,作为一个艺术群体,她们被重视的程度显然不够,在拍卖场上也并未形成有独立价格支撑的板块。她们只是作为个案,在市场中受到追捧。在此,本刊选择了向京、林天苗、喻红、崔岫闻四位在艺术市场和艺术创作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读者参考。

向京的雕塑作品可谓名闻遐迩,上拍的数量也最多,此种情况即使在中国男性雕塑艺术家中也十分罕见。她的拍卖纪录可以追溯到1997年,价格大多在4万元以下徘徊,直到2005年后才突破10万元,至2006年秋拍后开始节节攀升,先后突破50万元、100万元与200万元大关。截止2012年11月中旬,向京雕塑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为627,2万元,由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拍出;2012年秋拍中最高成交额为51.75万元,由上海道明拍卖公司拍出。

林天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将,但由于其主要从事装置艺术,因此作品很少在拍卖场上露面,其作品最早上拍是在2006年9月。从成交纪录显示看,林天苗作品价格目前正节节攀升,但从拍卖纪录中也可以看出,纽约苏富比是其早期的推手。2008年以来,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对其作品青睐有加,但内地市场仍有待发展。

架上绘画是女性艺术家在拍卖场上最多见的品种。喻红的油画在艺术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其作品的拍卖纪录可以追溯到199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但她的作品大量上拍是在2006年以后。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浮,作品价格稳步上升。从喻红的个人成交情况来看,2011年之前,她作品的最高价位多在130万元左右徘徊,百万元以上的拍品有7件。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尤伦斯收藏专场拍卖中,喻红的一件《红绿相间的肖像》以426万元成交,创造了个人最高成交纪录。从成交排行榜看,高价的成交纪录大多由国内拍卖行创造,可见其作品以内地的买家为主。数据显示,其作品共118件上拍,总成交额4139万元,成交比率69.72%。

崔岫闻的作品是摄影,由于摄影作品上拍的历史很短,她的作品直到2005年秋拍才露面。从已有的拍卖纪录看,2007年和2008年的拍卖占了大半。与林天苗一样,她的作品也是以香港地区以及海外拍卖公司为主,其中以2008年纽约苏富比春拍的《Angel No.7》成交价最高,为6.1万美元。

“黑马股”:新生代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革、外界信息的大量涌入,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全新的理念进行着各自的艺术创作,她们的作品,或从女性视角出发,或对社会问题关注,展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趋向。

除了以上已经功成名就的女艺术家外,还有一批年轻的新生力量在艺术市场中成长,颇具实力。一些新生代女画家如夏俊娜、陈可的升值空间也令人期待。

2010年,夏俊娜的一件1995年创作的《秋》,在保利秋拍上取得了168万元的成绩。同样在2010年,陈可的上拍作品达到了18件,成交率达到88%,这似乎证明了她比前辈们更加得到了市场认可。2012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上,夏俊娜的《镜花缘》以115万元拍出。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彭薇。在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上,这位生于1974年的青年艺术家的一幅中国书画《山水衣饰》拍出28万元的高价,超出预估价2倍有余。从2004年至今,她的书画作品总共上拍31件,总成交额159万元,成交比率85.71%。目前,仍有两件拍品在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拍卖预展中,估价均在20万~40万元之间。

三大瓶颈制约市场

据2012年胡润艺术榜统计,100名在世的国宝艺术家中男性艺术家有97位,女性艺术家有3位,分别是90岁的国画大师陈佩秋(排名第9位)、57岁的国画艺术家徐乐乐(排名第52位)和63岁的国画艺术家王美芳(排名第96位)。

尽管女性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也有不错的成交记录,但与男性艺术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女性艺术家在成功道路上面临着几个严峻的问题。

一、缺少独立的市场

目前女性艺术家还没有独立的版块。虽然有的画廊是专门经营女性艺术家的,但在商业上并不成功。女性艺术家中,从事架上绘画的要好一点,进行装置创作的艺术家要艰难一些,更需要资金的支持。陶咏白告诉记者,现在某些做装置的艺术家完全没有市场支持,全凭自己的一股激情在创作,日子过得很清苦。

二、女性“裁判”严重缺席

目前为止,无论是批评家、策展人、理论家还是收藏家,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相对边缘。“男女在评审眼光上绝对不一样,当女性裁判缺席,力量不够的时候,女性艺术与女性艺术家的发展当然会受到限制。所以我这么一把年纪了还在东奔西跑,我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其实这不仅仅是发生在女艺术家身上,对所有女性都是有影响的。”台湾著名策展人陆蓉之的感叹是最好的注解。记者在邀请某著名当代艺术家做女性专题采访时,她说,“现在女性艺术的市场没有起来,女性艺术的力量也不够大,我也不愿意参与有关女性艺术的话题”。

三、家庭与事业的冲突

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在创作与家庭问题上也一直面临两难的选择。贾方舟在接受采访时说:“女性艺术家在绘画当中想要跟男性一样,抛开女性的名义她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些藏家买了某个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可能就会希望这个女性艺术家能持续地做艺术,而不是因为婚姻家庭,放弃艺术创作,所以,市场总是给人们心理暗示,猜测女性艺术家会不会为了家庭来牺牲她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