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患者用过的锐器进行操作清洗,并要应用各种消毒仪器,故会有各项风险发生,在进行工作期间如不注意则会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发生职业伤害,损害操作者的健康。根据工作上的各项操作注意事项,笔者对工作人员发生伤害的原因等事项进行总结,现总结如下:

1.工作人员易于发生的职业伤害的原因

1.1 易于发生生物性伤害的原因。医院的供应室要回收整个医院各个科室所使用过的仪器等物品,这些仪器都沾染着患者的体液等,操作者在对其处理时应重点注意,在进行清洗利器时易于发生刺伤等情况,其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时很大的。有文献显示,医院中的工作者有2%~40%的几率发生乙肝感染,有3%~10%的几率发生丙肝感染,有0.2%~0.5%的几率发生艾滋病感染[1]。

1.2 易于发生的化学性伤害的原因。进行消毒处理时经常要应用一些化学试剂,此类试剂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刺激性、毒性等,如果人体经常和其接触都会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其他损伤还有一些含铅物品,例如一些试验纸、胶带、指示卡等物品,这些物品也会对工作人员有所伤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多会为了省事,而不带手套进行工作,这尤其会让风险性有所增加。

1.3 易于发生的物理因素伤害的原因:

1.3.1 工作人员最易发生的伤害是锐器伤,其一般多为在进行器械分类等操作上受到伤害。在进行器械的回收工作时,因为工作量非常的大,且要求处理的时间也很短,故一些工作人员操作时比较心急,而一些病区的器械在送来时放置的也比较乱,这就致使工作人员易于发生伤害。

1.3.2 进行消毒时消毒室的环境会潮湿、寒冷、高温,这些环境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进行煮沸、干热灭菌、蒸汽灭菌等操作时会产生高压、高温等情况,这会让操作者出现烫伤的伤害。在把消毒过的物品拿出来时也会导致划伤的风险。

1.4 生理性和心理性因素。供应室担负着全院各种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所以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大[2]。

2.职业防护

2.1 生物因素的防护。回收人员回收物品时,因病房内没有合理的清点空间,易造成病区的二次污染,以及反复清点造成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感染机会增加。最好使用密封箱,使用科室将用后的器械统一放入密封箱湿式保存,回收人员直接将密封箱放入回收车内,回供应室后再进行清点、分类;器械分类时避免徒手操作,对废弃的锐利器械借助器具放入锐器盒;清洗器械时做好自我防护,穿防水刷洗衣,戴眼罩或护目镜,戴口罩、帽子、刷洗专用手套,分类回收器械清洗区,保证通风良好;回收、刷洗人员工作结束应立即洗澡,更换工作服后离开污染区域。

2.2 化学性危害的预防。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供应室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制、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时配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护,避免溅入到眼睛和尽量减少原液直接与工作人员的皮肤相接触,如果不小心让眼睛、皮肤等处接触到一些消毒试剂要马上进行彻底的冲洗。为防止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3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

2.3.1 锐利器械、各种穿刺针应用防渗漏耐刺的容器盛装,防止刺伤,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清洗锐利器械时加倍小心,防止针头、刀柄上的刀片与锐利器械刺伤皮肤,清洗时动作不要过猛,应避免水的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

2.3.2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室内安装空调或暖气设施,高压灭菌室安装换气扇。并将灭菌器排气口接至室外距外墙2米以上排放[3]。集中时间进行高压灭菌,工作完毕及时关掉灭菌器及大功率排风扇等,以减少噪声污染。

2.4 对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防范:尽量改站立操作为坐位操作,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在正常工作之外可运用身体锻炼,可进行伸腰、摇颈、抬头、护肩等形式的锻炼,此种形式的锻炼可让其血液循环加速,有效地预防工作人员发生颈椎腰椎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树立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理,用稳定愉快的情绪和实际行动赢得临床工作人员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尊重。另外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放松、愉悦的休闲方式可以减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来源。

3.讨论

医院中的消毒供应室是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有很大的风险,故要对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并研制出相应的规范来施行,定期给予其进行知识的培训,加强此方面的意识,并重视管理,从而让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有效地减少,保护其正常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3,19(8):31.

[2] 何泳红.供应室护士自我防护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9):23-24.

[3] 斯宏琳.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医学信息,2006,19(3):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