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民工群体数量的日益庞大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继续教育成了提高农民工素质、拓宽农民工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继续教育市场很不完善,不仅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更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建立健全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实施多样性教育方针,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11-02

一、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新时期农民工的自身特点要求进行继续教育

农民工因为家庭条件、环境及观念的影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工作的层次受到文化水平的局限。根据劳动保障部2006年组织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业集中在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等工资低,体力消耗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

新时期的农民工群体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小学或中学毕业后直接效仿父辈进城务工,有的跟随父母在务工城市长大或出生。他们大多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对农村比较陌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减弱,对城市生活非常依赖,在价值观等方面也较老一辈农民工有了很大区别。他们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新时期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值也悄然改变,他们对职业有着很高的期望。选择待遇高、工作舒适、发展空间大、有保障的工作是他们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新时期农民工的这一特点也表明他们对继续教育有很大需求。

2.科技知识和城市的发展促使农民工加强继续教育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教育终身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时展的趋势。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成为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建设对农民工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同样农民工对城市生活亦是充满了向往,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因为固有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以及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的缘故,使得他们对高速发展的城市感到茫然无措。多数人只能在城市里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处在低层次的劳动者群体中,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了所谓的“边缘人”。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主要指农民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即逐渐地与城市文明接近。只有大力推行继续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并最终真正地融入城市。同志也曾在《论人民民主》中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

3.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加强农民工的继续教育

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劳动市场的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有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农民工是一个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群体,其中30岁以下的人占64%左右,他们又是城市中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因为缺乏社会保障和诉求机制,失业时生活穷困潦倒,有的农民工甚至出现过身上一文不名的情况。很显然,这一群体正在成为和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他们需要社会保障,但同时他们更需要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包括职业技能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4.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推动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并没有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改善,谋生的职业依然以简单的重复劳动为主,缺乏提升的能力与空间,不适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与企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农民工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农民工得不到相应的技能培训。农民工在企业以临时工的身份出现,流动性强,企业因农民工的流动性而不愿或无力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而多数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有需要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工人,往往出现高待遇招技工却依然紧缺的情况。“民工潮”与“用工荒”现象频频出现,就是这一矛盾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实现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能够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诉求,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实现文明成果的全民共享。

二、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

新时期对农民工的要求日趋增高,但政府与企业对农民工培训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远远不够,现有的教育培训市场比较混乱。企业培训多迫于生存发展需要,农民工所在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以赢利为核心的企业为避免因人力资本流失造成的损失,极力节制培训资金,一般采用成本极低的学徒式对农民工进行教育,甚至不给员工进行任何培训”[2]。政府已意识到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尚未有良好有效的政策对农民工继续教育进行指导。有些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只追求赢利,甚至根本不具备资格和条件。教育培训市场的混乱,培训内容、时间和标准以及师资教材参差不齐,挫伤了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

2.教育内容不符合新时期农民工的需求

新时期的农民工年龄普遍较低,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接受新观念的引导,不再以挣钱养家作为唯一目的,更多的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较稳定的工作,融入城市生活。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显示,其需求较高程度地指向劳动强度低而又较体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如计算机知识在所有选项中居首位,其次是管理、营销、驾驶、裁剪和法律知识等。纵观当前的教育培训市场,其培训内容无法匹配农民工想学的内容,忽略了农民工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而政府培训仅以解决就业为目的,培训内容的低技术性与相对单调性,造成政府培训与农民工多类型的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3.职业选择茫然,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

新时期农民工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3]不健全的教育培训市场无法为农民工提供符合他们自身需求的职业规划,甚至会因为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缺乏了解而作出误导。对农民工的盲目培训可能会导致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经济负担,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三、建立健全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的措施

1.实现农民工继续教育经费多元化

首先,政府作为农民工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坚强后盾,应适当为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提供财政支持,通过给予经费补贴等方式,降低他们的教育成本。因为农民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产业工人大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对我国的多个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次,用工企业作为直接为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的单位,应当重视其安全用工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应只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不重视甚至不提供教育培训。在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上企业也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帮助员工制订职业计划,并做好有针对性的短长期技能和素质培训。如文安保安分公司非常重视保安的继续教育,为他们的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对获得高等学历的保安实施得力的奖励措施。1994年以来,先后有近200名北大、清华保安通过自学方式获得了大专、本科文凭,有的保安员获得了双学历,有的还获得了研究生文凭。“到北京当保安,圆你大学梦”已经成为清华保安队对招聘保安的广告语。

再次,培训机构或学校门槛应低一些,收费少一些,对农民工这样特殊的群体应当特殊照顾,而不是单纯以赢利为目的。

最后,要充分鼓励社会NGO组织自主兴办或民办公助的形式,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发挥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多渠道的优势,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改变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资金短缺的现状。

2.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

首先,农民工文化基础薄弱,接受知识过于片面,应免费开放公共资源,如省市级图书馆、街道或社区阅览室等,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高多彩的、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其次,由于年龄偏小和社会经验不足,新生代农民工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出现混乱和偏差。应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教育使青年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缓解其因城市生活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通过政府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组成专家组定点、定期对农民工做心理健康调查及访问,切实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再次,在教育培训内容上,应遵循全面发展与专长培养的原则,一方面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农民工守法及维权意识,做好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突出实用性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使其学以致用”[2]。

最后,实施农民工继续教育工程,不能单纯采取传统的文凭教育,也不能笼统地照搬现行的成人教育模式,“因为他们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对教育的需求性质也不尽相同。”“教育必须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4]在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应尽可能提供多样性、灵活性的培训,采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把教学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建立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机制框架

教育机制框架的建立健全是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技术能力,整体素质的制度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砝码。针对目前继续教育市场的混乱形式,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继续教育机制框架,并依据该框架整顿继续教育市场,使市场有章可循。规范市场准入门槛,农民工由于参加教育培训比较少,因此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防范与选择能力不强,容易选择错误甚至上当受骗,所以应把不能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机构清出市场大门。严格监管教育机构的运转,保证农民工享受到低价优质的继续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7.

[2]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8-59.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R].工人日报,2010-06-21.

[4]李银.论实施农民工继续教育工程[J].中国成人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