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球这一人类唯一生存、发展、栖息的处所。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程度的加深,由依赖、顺应到改造,再到征服、主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由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在生产时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 出现了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和酸雨等。是经济与环境不综合利用和不同步发展的结果,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环境的问题的出现是发展的问题,也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正确的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教育的组织线索之一,并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渗透,培养他们科学的环境观。
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既包括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教育,又包括科学地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还包括人类自身进步要和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这正是当今社会建设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人们如果没有基本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意识,没有文明的环境行为,将不能成为合格的新世纪公民。今天,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存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技能就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所以说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抓住素质教育的良好机遇,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1]
一、用事实引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地理环境正在遭受人类自身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自觉行为。作为地理教师更应在这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以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切关注,使学生从小就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由于大量的燃烧矿物,使得CO2排放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使地势低的海边城市面临淹没之灾,同时海水倒灌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在例如植被的破坏,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而,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坐等灾难临头,必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二、结合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环境问题世界都在关注,同样我国也必须面对,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 ,又讲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不利的一面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创新教学方式是环境教育实施的关键
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如何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应该从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把握。
课堂教学应成为主渠道,主渠道。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另外还应通过提问、讨论、观看地图、景观图、标本、模型、做实验、电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环境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变环境知识为意识,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自觉地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中 去。[2]
众所周知,地理知识日新月异,是永远学不完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培养地理知识的信息素养(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受益无穷的。而网络化的地理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配合这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系统的设置
地理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符合课改理念的作业系统更是师生交互活动的理想平台,可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更直观翔实的依据。
因此教师对作业系统的设置应跟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变革,设置基础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技能操作作业、调查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相结合,利于学生充分展现各种地理能力。可以让学生提高书面材料或口头表述、实物制作或图像材料甚至影音录像等,给学生设定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多元化的学习评价。[3]从而加深、巩固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将这种行为动作带到生活中去。
地理教育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的环境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严峻态势,在平时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珍惜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文明习惯,谴责、纠正各种有违生态文明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闫占宏. 地理教学应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J]. 青海教育,2006,(7—8):91.
[2] 牟 芬. 地理教学应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3~65.
[3] 陈顺典.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EB/OL]. .cn/gzdl/jszx/ jxyd/gzxkc/200607/t20060718 _259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