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生涯发展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生涯发展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倍增的社会背景下,生涯发展理念与生涯教育的理论及实践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眼前,而应该转变观念、拓宽眼界,运用生涯发展的观念来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工作,将生涯教育引入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工作,立足于大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来提供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做出人生的规划、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关键词:生涯发展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作用

随着各项社会改革措施的出台,使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己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毕业生就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近几年,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又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的考验,更面临着管理体制和就业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导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与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都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原因。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生涯发展教育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明方向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师埃德加·H·施恩教授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明确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施恩教授的定义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它是依据自省的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现实的选择和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锚能帮助求职者在职业生涯中最终实实在在地找到自己认为较为理想的职业。根据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就业指导应从学生上小学开始,有利于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以及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进行各种准备,使自己从事理想职业的机会增加。

二.生涯发展教育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途径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大学生技能性就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注重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技能性就业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竞争性就业能力的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定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竞争性的就业能力。竞争型人才既需要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超越能力,又需要懂得人才市场规律、善于竞争。同时,还需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善于推销自己、表现自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根据自己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注重个性发展以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大学生竞争性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大学生持久性就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正处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取得了革命化的进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更为迅速和剧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持久就业能力更能满足并适应社会的需要,这要求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身体状况,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培养持久性就业能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并促进其自身的成长与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能力匹配评估、职业机会评估和目标管理,重要的是要随时修订职业目标,尽量让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显著效果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从而增强其持久性就业能力。

三.生涯发展理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

(一)从学校本位观向学生本位观转变

学校本位观强调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作为工作开展的前提,重视学校的前途。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学校本位观,那就是将就业教育工作只看作是学校分配的任务,只要能完成任务,让大学毕业生有一份工作、走出校门就算大功告成。但是,这样的工作观念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首先,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目的是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满足大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下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最终是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而现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校的利益出发来安排大学生第5章生涯发展理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作用及启示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就业,不能将合适的人才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从而造成“人未能尽其才”的资源浪费;其次,颠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和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大学生,其工作的内容和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而事实上却往往把学校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一切围绕着学校的指令、学校的利益来开展活动,颠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再次,影响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从学校的利益和发展出发来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将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推出社会,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缺乏耐性和责任心,从而造成学生对学校工作的不满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影响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二)从找工作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应该分三个层次:其一,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即帮助大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以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种就业可以称之为终结性就业。其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寻求到与其相匹配的工作,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可称之为和谐性就业。其三,培养大学生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理念,帮助其在长远的生涯发展中保持的长效就业力,获得成功的生涯发展。这种就业可以称之为发展性就业。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层层递进,内涵也各不相同。终结性就业体现了人与职业的结合;和谐性就业体现的是人与职业的暂时平衡,发展性就业体现的则是人与职业的稳定平衡,这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高境界。

(三)从灌输向体验转变

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式往往局限于就业指导课、讲座、报告会等。一名教师,一屋子学生,所传输的信息必定局限于大众化的普及性的东西。通过这些方式确实可以获得一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通过间接的渠道灌输给学生,在传递过程往往己经“失真”。并且在这样的指导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指导者所讲并不一定是学生所想得到的。生涯决策论也强调个体在生涯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最好的指导方式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实践,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培养职业兴趣,获得职业世界的第一手信息,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提前为生涯发展探索合适的出路。首先,高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可以邀请资深的社会人士讲学,也要建设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了解就业、体验就业,增加与社会的融入度和职业的亲近度,淡化学生气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验就业氛围,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或者相关职业的现实要求,以便及时调整就业期望。

参考文献:

[1]刘建新,余新丽.高校就业指导新方式一体验式培训[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21

[2]龙立荣,李哗.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擅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1期:136一140

作者简介:谢铭,女,1975.11生,衡阳人,本科,助教,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