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边城市之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边城市之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湖的蓝藻再一次敲响了中国城市水危机的警钟

两天前带领全家去扬州避难的蒋韦。6月2号和家人回到了无锡。“现在基本上自来水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蒋韦说“通过调长江水入太湖和人工降雨,无锡水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蒋韦回忆几天前无锡火车站的场景,“没有―个人在笑”。

到6月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湖泊生态环境专家胡维平已经去太湖几天了,另外―个专家也繁翔则起身去了苏州。因为担心苏州发生类似于无锡的蓝藻事件。自从5月28日太湖蓝藻爆发,江苏省无锡市发生居民饮用水危机后,该研究所涉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就没有休息过。此外,据无锡市政府有关人员介绍,太湖其他城市皆已关上了水闸。

“每年此时太湖都会爆发蓝藻,但只有今年这么严重。”蒋韦说。

蓝藻爆发背后

去年9月,蒋韦花了7000元在家装上了一台半人高的大型饮水过滤器,过滤后的自来水就和农夫山泉的味道差不多。而这次,过滤器正常运转了2天后,“农失山泉”就出现了异味。

6月1日,有关部门对无锡主要水源地之一的南泉取水口的检测结果显示,水源地的水质已低于劣五类,按照国家取水标准,南泉已不适宜作为水源地。按照常理,蓝藻问题近几年一直存在,蓝藻释放毒素并不足以解释此次自来水污染事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5月中旬在无锡调研时表示。太湖蓝藻之所以肆虐,在于上游湖荡水质恶化、湖水温度高于正常年份、太湖水较低以及东南方的风向集聚效应。今年江南的春天比以往早一个月到来。

“今年是太湖50年来的最低水位。”无锡市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说。据江苏太湖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统计,2007年1~4月,太湖平均水位2.94米,低于25年以来水体积温最高的2002年同期13.4厘米。

长江异动

“两者就是一个系统的,太湖水位下降和长江水位变化肯定有关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员说。据长江南京航道局资料,5月9日开始,长江下游九江、安庆、芜湖等地水位已连续20天下降,平均水位低于去年2米多。

5月30日,南京下关水位仅为4.36米。有报道称,5月的最后一周。长江下游同期水位已创下近30年来最低。从地图上看。太湖就如一个八爪鱼,蜗居在经过南京的长江东南边。而能够将它们两者联系起来的,就是期间密集的小河道。

“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蓄水导致中下游水文情势发生重大变化,给正常供水和江湖关系维持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07年4月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如此写道。

截至2005年,长江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库151座,库容达1620亿立方米。《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江湖阻隔导致的湖泊水流不畅,加剧湖泊水质恶化、沼泽化和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根在污染

针对有关方面把太湖蓝藻爆发归结为自然因素。长江保护问题专家、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毫不客气地对媒体表示:“怎么会是自然因素,人为的污染才是根本。”他认为,九五以来对太湖的治理,类似“零点行动”的治理方式被证明基本没有成效,无锡水患也暴露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监管的软弱和无力。

据太湖研究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包括太湖在内的长江中下游湖泊水质皆有进―步富营养化的趋势。

据了解,新建的工业园区都有集中的污染处理厂。而在大片水域和河网周围,并不允许建污染工厂。然而,―个无锡市民说:“不允许直接排放污水,那就偷偷排放。现在苏州人笑无锡人,其实大家都有责任,无锡的臭水跟太湖沿岸所有城市都有关。”

太湖诸镇的未来

“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增多,都造成了城市生活污水量迅速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表示。太湖流域GDP总量占据中国GDP总量的11.6%。

据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数据,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的蓝藻水华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目前已基本覆盖了整个太湖。而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二类、三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

无锡市政府在水质改善之后表示,此次事件是一次生态灾难。那么可以预计,如果太湖污染不能有效控制,整个太湖流域恐怕都有可能遭此生态危机。

另据报道,太湖水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排放太湖而引发的,然而,这三种污染的比例,至今并不清楚。而从以往国际治污惯例,淡水湖泊污染治理年限和此前的污染年限持平。

位于太湖流域的除了无锡,还有特大城市上海,以及镇江、常州、苏州、湖州、杭州、嘉兴等大中城市。无锡水患对城市水源问题是个警示。不仅太湖流域,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水源都来自河湖――为了保护地下水,防止城市沉降,国家对地下水的开采采取了严格限制。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工业发展,城市的水源已经日趋紧张。

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问题因此被人们重新提起。目前中国对水资源的管理仍是以行政区域为主导,而很多专家都在呼吁流域管理,因为对水源性河的保护绝不是哪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流域所有城市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