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创新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创新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落实教学实施主体,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切实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坚持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素质;人文精神

当前,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领域正在着力推进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结构、从教学方法模式到考试评价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由于教学模式是一种概括化了的理论(或理念)构架和教学行为模式,是沟通理论(或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突出的中介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基本特性。因而,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上述几方面制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其它几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效益。为此,根据课改精神,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着力创建符合课改精神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学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六增六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就是要着力改革传统落后的“简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低耗高效”为原则,重新建立起让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能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基本标准,以切实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新标准”是:(1)要给学生安排充足的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一般每节课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应少于1/3;课堂学习的空间在结构上要努力体现多样化、灵活化,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如安排功能性小组、对组、4人小组、圆桌式上课方式等。(2)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的兴趣、爱好、风格、学习基础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教师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出的优势、中间、劣势三类学习群体,在实施整体教学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学习需求,尤其要关注处于劣势类的学习群体,因为高效教学需要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尤其不能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要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以免损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3)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创新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陶养与熏染,而民主、和谐、宽松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

二、落实教学实施主体,突出“四点四性”,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要根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教学主体失落、学生知能脱节”学弊端,就必须以人为本,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或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强调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多维互动教学,是学创结合的教学,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教学。因而,有效实施主体性教学,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黄济曾说过:“相对于依赖性、被动性、模仿性、简单适应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现实意义是十分突出的。

三、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体现“五重五先五让”,切实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倾向,真正把他们看作具有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并想方设法落实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之中来,切实让他们去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创新知识,这是落实新课程、教好新教材的前提。

现代教学要做到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应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学实施的过程应反映出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时空去感知知识形成过程。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坚持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就是要切实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现代教学、实施新课程都要求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因为“学会学习是通往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自学能力的强弱是能否成才的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他还说过:“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著名科学家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良好的工作方法又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作基础的”。

四、坚持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融合

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融合、渗透、移植中产生,大其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至关重要。据统计,世界各国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70%至80%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了他知识,艺术给了他想象力;许多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原来并不是学医的,而是学物理的、化学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总之,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文理渗透,努力为学生们打下一个较为宽厚的文化知识基础,积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唐俊.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05,(08).

[2]黄献忠.重视课堂活动教学,推进课程整合研究[J].科学大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