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对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对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学校模式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对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为评价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州市4所中学开展为期1 a的初中生吸烟干预试验,评价指标为与吸烟相关的学校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家庭的辐射作用和父母参与学生控烟的积极性。结果 52.7%的学生能感觉到拒烟的校风在过去1 a中增加,46.1%报告教师当面吸烟的情况减少,40.2%报告厕所内烟蒂减少,39.2%报告后勤人员吸烟减少,38.4%报告校道操场烟蒂减少,35.5%报告来访人员在校内吸烟减少,而报告班上吸烟同学减少和学校吸烟同学减少的分别为35.0%和32.7%。62.2%的学生家长报告“孩子在家提及了学校控烟工作”,71.5%报告“孩子携带控烟资料回家”,68.4%“阅读了孩子带回的资料”,69.8%和孩子“签订了无烟家庭协议书”。 干预后,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吸烟”的比例有所上升,“向孩子讲述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也有所增加。家长“自己参与控烟的意愿”在干预后有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 干预项目的实施对吸烟相关的学校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还部分辐射到学生家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父母参与控烟的积极性。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吸烟;综合预防;环境;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07-03

2002年全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总体吸烟率较1996年下降1.8%,但是年轻人的吸烟率却呈上升趋势,如15~19岁男性和15~24岁女性的吸烟率均高于1996年[1]

。为寻找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吸烟,各地已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干预研究。笔者通过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开展初中生吸烟干预试验,从学校家庭环境的角度来评价干预效果,希望在这方面作一定补充。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照普查结果[2],按吸烟率接近和学校类型相同的标准,选择广州市黄埔区2所公立中学和2所私立中学作为项目学校。采用抽签法,在每种类型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另1所为干预学校,最后对照组包括公立A校和私立C校,干预组包括公立B校和私立D校。该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仅包括干预2校的初中生1 338名及其家长1 057名。

1.2 方法

1.2.1 相关测量 参考国内外文献[3-4],设计“广州市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周围吸烟相关环境、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以及个人吸烟行为等。采用的环境评价指标包括吸烟相关的学校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干预对学生家庭的辐射作用、父母参与学生控烟的积极性。

1.2.2 资料的收集 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即2004年12月的基线调查和2005年12月的中期评估调查。在班会课或自习课时间,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初中生进行匿名调查。统一培训医学研究生作为调查员,每个班级由一名调查员负责组织现场。为减少学生的顾虑,原则上要求班主任回避,并强调结果报告遵守相关的保密原则,且不会影响个人或集体的成绩和荣誉。

1.2.3 干预措施 此次研究以健康促进学校理论为核心,同时结合青少年吸烟的阶段性特征,综合控烟、教育学专家和学校领导教师的意见,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干预活动[5-6]。具体内容如下:(1)学校健康政策。每个学校成立控烟与健康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制定禁烟校规并公布,承诺创建“无烟学校”;学校制定控烟与学生评优(个人、集体)挂勾的奖惩制度。(2)学校物质环境。学校范围内无烟具和烟蒂;校园内有醒目的禁烟标志。(3)学校社会环境。开展同伴教育,让学生接受无烟的人际交往方式,不递烟和不接烟;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吸烟,并主动戒烟。(4)社区关系。周围社区配合学校控烟、学生参与社区的控烟宣传活动;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支持或参与控烟工作。(5)个人健康技能。学生可方便地获得吸烟危害健康的文字资料,如宣传小册子、黑板报或宣传画等;学生每年至少2次接受正规的关于吸烟健康教育课或专题讲座;健康教育课采用多媒体、标本展览或实验演示等生动、有说服力的方式;学校组织开展以吸烟为主题的学生参与式的课外活动,如班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漫画、手抄报等;个人技能培训,如拒吸第一支烟、抵御吸烟同伴压力、科学戒烟法和要求不被动吸烟的权利等。(6)健康服务。向打算戒烟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助器具,帮助制定戒烟计划;对于成功戒烟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3 资料统计分析 用Epi data 3.0将合格问卷录入计算机,在SPSS 11.0软件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有关变量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比较两校之间或干预前后环境指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无序分类)或秩和检验(有序分类)。所有统计学检验水平α值设为0.05。

2 结果

2.1 对学校控烟环境的影响 如表1所示,52.7%的学生能感到拒烟的校风在过去1 a中增加,46.1%报告教师当面吸烟的情况减少,40.2%报告厕所内烟蒂减少,39.2%报告后勤人员吸烟减少,38.4%报告校道操场烟蒂减少,35.5%报告来访人员在校内吸烟减少,而报告班上吸烟同学减少和学校吸烟同学减少的分别为35.0%和32.7%。

2.2 干预对学生家庭的辐射作用 采用4个指标用于测量该项目对家庭和父母的辐射作用,其中62.2%的家长报告“孩子在家提及了学校控烟工作”,71.5%报告“孩子携带控烟资料回家”,68.4%“阅读了孩子带回的资料”,69.8%和孩子“签订了无烟家庭协议书”。见表2。

2.3 干预对父母参与控烟积极性的影响 如表3所示,干预后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吸烟”的比例有所上升,“向孩子讲述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也有增加。家长“自己参与控烟的意愿”构成比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明显上升(Z父亲=2.68,P=0.007;Z母亲=2.22,P=0.026)。

3 讨论

在健康促进学校理论中,学校环境被分为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和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两大类[7-8]。该研究将其与控烟结合起来,学校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厕所内和校道操场的烟蒂数量,学校社会环境用学生感受到的拒烟校风、教师在学生面前吸烟频率、后勤人员和来访人员在校吸烟频率、班上和学校同学吸烟人数等指标来测量[3]。干预后,超过50%的学生能感觉到拒烟校风在过去1 a增强了。良好的校风不但能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包括远离吸烟的不良习惯。46.1%的学生报告教师在学生面前吸烟的情况减少,这可能与学校领导多次在教师例会上强调“禁烟校规”有关,也和吸烟老师在阅读控烟资料后自觉减少吸烟频率有关,或者他们在感觉到不断增强的拒烟校风后主动避免当学生面吸烟。既往研究表明,教师的吸烟行为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榜样作用[9]。所以,通过规章制度来限制教师在校吸烟,并帮助吸烟的教师科学戒烟[10],同时转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吸烟的态度,增强他们在学生控烟中的责任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烟的干预效果。另外,有研究发现,周围同学吸烟者的比例越高,学生尝试吸烟的动机越强烈[11-12]。这可能与伙伴效应有关。此研究中,学生感受到的同学吸烟比例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他们尝试吸烟的动机。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吸烟能持更为明确的反对态度[13]。此次研究中的4个测量指标的阳性报告率均超过60%,提示干预措施已通过学生辐射到家庭,从而影响孩子的父母,而且这种辐射似乎已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如干预后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吸烟”和“向孩子讲述烟害知识”的人数较干预前都有所上升,同时家长“参与孩子控烟的意愿”较干预前也有明显的提高。目前,城市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健康更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其言行对父母们会有更大的影响力[14]。所以,通过学校―学生(孩子)―家庭的途径,能够有效地调动家长们参与学生控烟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家庭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家长的亲子效能[6,14]。

(致谢:王志瑾教授、陈裕明和郝元涛等老师对问卷设计提供了宝贵意见,现场工作得到黄埔区教育局和各中学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