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边城》的“灰姑娘”叙事策略及其“主题”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边城》的“灰姑娘”叙事策略及其“主题”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边城》在叙事模式上与时下流行的“灰姑娘”式的青春偶像故事有一定的类似,本篇论文结合普洛普的民间叙事学,通过对“灰姑娘”的叙事原型――“灰姑娘”叙事模式与《边城》的叙事进行比较,探讨《边城》叙事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相似之处以及它对这种叙事内涵本身的超越,着重探讨这两种看似相似实则迥异的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边城》;“灰姑娘”;青春偶像;身份转化;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13-01

一、《边城》与“灰姑娘”式的故事叙事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用简朴、清丽的文字构筑了一个美丽的湘西世界,赞扬了古朴美好的人性。由于作者着意要表现的是“人性”,小说浓重的散文化、诗化倾向使整个小说的情节简洁、淡化。现在我们抛开历史情景,阅读这篇小说时会发现《边城》与时下的“灰姑娘”故事叙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文本上来看,翠翠的身世与处境确实是存在着许多“灰姑娘”的元素,而天保、傩送的家世与帅气也足以与现在的“高帅富”相匹敌。但是如果沈从文的《边城》在叙事上仅止于“灰姑娘”故事模式的窠臼的话,即使它营造的湘西世界再美也无法获得文本表现的深度与独特。下面笔者将根据“灰姑娘”的叙事模式来解析沈从文在这个模式叙事中的独特性,以及他对这个模式内涵本身的超越。

二、《边城》的“灰姑娘”叙事模式

(一)普洛普的“叙事功能”与“灰姑娘”叙事模式

俄国人类学家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通过对俄国民间故事的分析总结出了民间故事叙事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31种功能,“功能是民间故事中恒定不变的要素,不论这些功能由谁来完成和怎样完成,功能构成故事的基本成分。”在这种功能分析下,同一类型的叙事,虽然故事的人物、环境和具体经历不同,但它们的情节功能和叙事模式是相同的。《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名作,叙述的是一个小姑娘由于母亲去世被后母虐待,最后终于在小鸟的帮助下得到王子青睐并最终成为王妃的故事。现在的青春偶像故事大体沿用这个故事内核:描写一些普通女子得到像王子一样身份尊贵、能力超群的男子的青睐,经历重重磨难后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从童话《灰姑娘》的故事原型里,大致可以划分出这类故事的一个叙事模式:1.灰姑娘的灰色生活;2.灰姑娘与王子邂逅;3.恋情出现阻力;4.王子寻找灰姑娘;5.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边城》的故事情节可以抽离出如下的叙事序列:1.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2.翠翠与傩送在端午节偶遇;3.大佬对翠翠的喜欢、王大乡绅女儿的出现使他们的恋情出现阻力;4.傩送为翠翠在白塔下唱歌;5.傩送出走、翠翠独自等待。从叙事序列上来看,《边城》与“灰姑娘”系列的叙事模式是很相似的,除了最后的结果不同之外,其它都大体相似。

(二)“灰姑娘”叙事模式的成因分析

《边城》在叙事序列上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相似,这是由人类的普遍情感所决定的。在爱情小说里尤其是那些超越世俗、超越身份地位的故事更符合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幻想,所以在这个方面全世界的故事显示出了很大的相似性,也是人类感情能够产生共鸣的要素之一。但是同一个主题,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处理并不同,因为它们所要表现的内涵有很大差异,这就是即使《边城》在叙事序列的安排上由于人类情感发展逻辑的一致性表现出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相似,但是在具体的叙事处理、情节设置、人物性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了与“灰姑娘”的故事模式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边城》叙事分析下的文化蕴涵与对“灰姑娘主题”的超越

为了理清《边城》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不同,现逐一对照《边城》与童话《灰姑娘》在各个叙事序列处理上的差异。故事的第一个叙事序列:故事展开以前女主人公的生活。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灰姑娘和翠翠都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们摆脱这种外在身份的评价,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会发现这两个人物有很大的差异。灰姑娘由于受到继母的虐待,对生活充满了哀怨,对自我不认同。而翠翠虽然跟爷爷贫苦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享受着自由欢乐,对自己的生活坦然、知足。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第二个叙事序列: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在《灰姑娘 》中,灰姑娘与王子的相遇主要是借助“小鸟”的帮助用美丽的外表来吸引王子的注意,才有了美丽的邂逅。他们的相遇需要借助外力。而《边城》中两人的相遇却是借助于“端午节”这一民俗活动,翠翠也绝对是本真的自我,而傩送的身份是未知的。第三个叙事序列:恋情受阻。《灰姑娘》中他们恋情的阻力主要是来自于继母和罪恶的两个姐姐,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敌视。而《边城》中阻力是来自于大佬对翠翠的爱慕和王大乡绅的碾坊陪嫁。一个是同样出于真心的爱慕,一个是出于本于求生的现实考虑,虽然有一定世俗的东西,但没有太多的利害因素。而且王大乡绅的女儿也是像翠翠一样友善、真诚,没有“灰姑娘”故事中女二号的高傲与霸道。尤其是傩送与大佬之间在恋爱中的坦诚与竞争,所表现出的完全是一种真诚、坦率的生命状态。第四个叙事序列: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寻找与追求。这是体现《边城》与“灰姑娘”、“偶像剧模式”本质不同的一个环节。《灰姑娘》中,王子利用自己的地位与特权,通过试穿“水晶鞋”来寻找“灰姑娘”,并且需要外力的提醒才能辨别真假。这也是灰姑娘故事中比较流行的一个元素,男主人公利用自己的特权与地位,满足了女主人公达不到的愿望,巩固了他们的恋情。与其说女主人公喜欢王子,不如说是喜欢由王子身份和地位所拥有的特权给自己带来的虚荣感。在《边城》中,傩送对翠翠的追求没有依靠他在茶峒的地位,而是用沿用地方风俗――白塔下对歌。这种求爱的方式虽然原始但却出于本心,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感情没有了男主人公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感,完全是情感的共鸣。第五个叙事序列:男女主人公的结局。《灰姑娘》和大多数的偶像故事中,结局一般都是男主人公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地位终于和女主人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边城》中,太多的阴差阳错让他们最后只能以“傩送出走、翠翠独自等待”的结尾而收场。这种结尾打破了“灰姑娘”叙事模式的盲目乐观主义,寄托了作者对人性、人生、命运的思索。《边城》中所有人都怀着一颗真挚的心为自己所在乎的人考虑,但是往往命运捉弄人,总是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酿成了一场悲剧。即使如“湘西世界”中这么朴素、善良的人性在现实的生活中依然要承受命运的捉弄,最后不得不生活在这充满悲剧性的人生中独自等待,等待着自己所期盼的“希望”,这个希望就像小说的结尾处所说,或许永远不会有,也或许明天就会来。通过这种故事结尾的处理,沈从文把对人生的思考上升到了形而上学的角度。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边城》在叙事上确实存在“灰姑娘”叙事模式的一些成分,但是在具体的内核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中包含的是世俗世界中人们对于身份、地位、特权所带来的荣耀的向往。而在《边城》中所表现的则是作者对健康、自然、美好人性的赞扬,对因现实传统和命运限制所造成的人生悲剧的无奈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性、人生、命运的形而上学的思考。所以,《边城》中虽然有一定的“灰姑娘”叙事因素,但更多的是对它的超越,而这才是《边城》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11.

[2]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黄婉梅.沈从文《边城》――爱情偶像剧因子解读[J].现代文学,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