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增值型内部审计指的是能为组织或者机构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 。就商业银行而言,其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不仅仅是经济增值,而且是以提供监督和咨询服务为基础来促进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营运成本,推动银行开展高效规范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及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必须向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发展。

一、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SWOT分析

(一)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优势 (1)综合性强。增值型内部审计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其内部审计部门对每个环节每个层面的业务都比较熟悉,可以为管理层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出日常经营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提供有利于资源更优化配置的方案,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能优化经营方针和策略,防范和降低风险,改善业务流程,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最终增加银行的价值。

(2)关注全局。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内部财务审计本身就具有的鉴证和评价功能有助于管理层找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减少损失,但是这种常规性内部审计更多地是关注银行短期目标,并未着眼于全局来关注银行各个部门存在的具体问题及风险,不能成为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主要驱动力。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做为银行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对银行内部的其他部门具有一定威慑力,这种威慑作用会使其他部门尽力维护和执行内控制度,这就可以从全局上增加银行价值。

(3)降低委托成本。商业银行经营者往往可以通过修改财务指标的手段来使传统内部审计失去监督效果,而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性和其存在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又使得所有者面临可能付出高额的委托成本的局面。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则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督促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以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委托成本。

(4)考虑成本收益率,极力增加组织价值。传统的内审部门只是费用中心,是资源的消耗者,并不注重组织价值的创造。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位是利润中心,增值型内部审计部门不仅仅是资源的消耗者,还能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结果和管理建议来增加组织的价值。因为增值型内部审计非常注重增加组织的价值,注重做成本―效益分析,着力于计算和记录为组织耗费的成本与带来的收益,所以会尽力减少成本和各种耗费,尽力提高经营效率,大力发展高增值业务和少做不增值业务。

(5)注重事前审计,更能预防和规避风险。传统的内部审计多半是事后的监督和评价,也并不注重组织价值的创造,所以开展的一些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说是不增值的,甚至其耗费的成本有时可能还超过了增值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负增值。即使有时带来了增值,也往往只是间接增加的价值,所以容易被忽视。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比传统的内部审计更多地注重事前审计,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规避风险,选择更能为组织增值的业务。

(6)促进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利用信息沟通创造价值。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违反内控制度的问题不是因为内部人员主观上不愿意遵守制度,而是因为静态的制度不适合动态的现实需求。而通过内部审计的沟通,就可以让管理层更多地了解基层的需求和更及时地了解部门的新情况、新动态,这样才能始终让组织保持竞争上的优势。

(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劣势 (1)缺少必要的人、财、物。由于时间不充裕、缺乏资源、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学识及沟通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审计的后续审计工作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缺少必要的人才、财力和物力,审计覆盖面比较低,对审计后所查处问题的整改方面也无法做好有效的控制。所以内部审计的监督效果发挥不佳,价值增值能力被削弱。

(2)内部审计成果的关联性和共享性比较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成果往往只能在某些特定业务中运用,不能嫁接到其他业务中去,无法建立共享平台,所以影响面太窄,削弱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幅度。

(3)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体系不完善,员工的准入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就员工比例来说,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占全部银行员工的人数比例为5%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所占员工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比传统内部审计更加复杂且有交错化发展的趋势,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政策的更新加快,对知识体系的专业性和延伸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内审人员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而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健全的准入制度,招入的人才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除了财务知识之外对于其他与公司治理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于银行在职员工又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体系。这些都导致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监督、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无法起到理想的效果,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4)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不合理。一般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为:总行垂直领导,下属分行上挂一级。即总行设有总行的审计局来负责总行审计业务,然后总行派出特派办进驻一级分行,在一级分行设立审计部并负责领导二级分行的工作,在二级分行设立审计办事处,而在基层支行的审计工作还有一定空白。这样的审计机构设置方式独立性还不够强,因为发现的问题不是直接上报董事会而是上报上级审计部门,所以对某些敏感问题可能不敢或者不愿上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而且由于其他同级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误解和偏见,容易导致其消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情况,提高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成本。同时,基层支行的审计工作的缺失之处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机遇(1)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4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个内部审计定义表明,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是监督和复核,还包括咨询,并明确了“增加价值”也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2009年IIA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进一步确认了内部审计的上述定义,并将“增加价值”解释为:“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增加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确认运营的改进,并(或)降低风险暴露的程度,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此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I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价值增值职能方面的要求,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能系统地、规范地评价银行治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向高管和董事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间接地为银行增加价值。可见,国际上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功能都最终定位在价值增值这一层面上,内部审计应具有价值增值功能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2)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而价值创造力的提升也能随之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提升价值创造力是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最直接目标。内部审计是管理者的耳目,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的配合,所以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也就成为了必然。

(3)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中,把银行的内部审计目标中加入了“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这一点,这意味着中国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也开始日渐重视。

(四)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威胁 (1)审计观念落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多半是以查错防弊为主,主要注重于合规性审计方面,很少注重公司治理、经济效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增值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的理念。银行的管理层和很多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理性认识,不认为内部审计能创造价值,只当内部审计是纠错防弊。内部审计人员自己也大多只是把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为单纯的监督各部门和各机构对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缺乏与其他部门的良好沟通,缺乏服务意识。而新时代的内部审计将是以增加绩效和增值为目标,更多地提供经济顾问和管理咨询方面的服务。所以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大多不能适应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审计观念的落后给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带来了困难。

(2)信息化程度滞后。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的信息化程度方面有所提高,但目前商业银行的内审工作仍以手工为主,缺乏计算机辅助手段的运用,所以内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是比较滞后的,这影响了部分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3)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目前国内尚且缺乏专门针对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系统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因为审计理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合规性审计方面,所以也缺乏与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提供增值服务的质量和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监管。

增值型内部审计SWOT分析如表1。

二、基于swot分析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策略

(一)利用机遇,发挥优势,合理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 顺应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在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管理层的大力重视下,根据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要求,利用机遇,发挥优势,合理构建增值内部审计体系。

(1)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可以加强风险管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超过这个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规避可能的风险损失。通过发挥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形成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改进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有序开展,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价值增值。在审计内容的安排方面,应以风险为导向来安排审计内容,根据风险重要程度来确定审计范围,有重点地进行审计,这比缺乏重点、不能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的普查更能节省审计资源和实现风险管理的目的。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应比传统的内部审计体系更注重内部审计的评估、咨询等建设性职能,其职能不只是停留在检查和监督层面,而更重视开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审计,也就是要将审计职能向咨询、评估等领域拓宽,涵盖决策、营销、控制等环节,将重心放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来,这更能帮助商业银行增加收益和减少成本。

(2)设计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系统,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具有的“横向跨条线、纵向跨层级”的优势。亦即横向上可以从银行业务全流程的角度来分析判断问题,不局限于某个单独的业务环节,也不局限于某个单独的部门的利益;纵向上可以贯穿全行的经营层级,站在全行的高度来分析判断问题,不局限于某个单独的层级的情况。借此优势,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银行内部各层次和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交流和分享,在保持内部审计原有的监督职能的同时,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银行创造更多效益。例如,可以将对某个部门进行审计时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整改结果在适当层面进行公告以扩大审计结果的利用,让其他同类机构可以参照问题来自查,“以点带面”使得审计成果成倍放大,化解组织风险。还可以及时地把基层机构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以便其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能应时而变,让组织始终能保持竞争优势。也可以把审计时发现的好的管理典型、好的内控执行的案例广为宣传,使得整个组织都能获益。

(3)适应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要求,银行必须增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一是,完善健全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顺利实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保证。应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进度,建立内部审计监控系统,并为每个被审计单位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来记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每次审计的情况。应引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初期的内部审计介入模式,将内部审计的网络与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信息与其他部门的数据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随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节约审计成本。二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辅助软件的培训和能力考核,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更多地利用ACL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前移监督关口,以提高商业银行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是,改进审计手段,推广计算机远程审计与网络审计。商业银行的业务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数据信息大多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信息,这给传统手工审计带来很多限制,但是给非现场审计和计算机审计带来机遇。建立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系统就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一系列配套的非现场审计体系,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回避威胁,弥补劣势,加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和管理 要想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需要回避威胁和弥补劣势,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和管理。(1)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审计体系,建立这样的审计体系对商业银行本身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切合实际地重新构建内部审计体系。在设计整个内部审计体系时,需要融合多个领域包括管理学、统计学、IT和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商业银行还可以尝试改变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引入更科学的组织体系,例如对“由总行垂直领导,下属分行上挂一级”的机构设置方式做一个调整――“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专设派出机构,派出机构逐级派驻分行和支行,由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下级机构对上级机构负责,加强基层支行的审计工作”,以避免内部审计机构因与其他职能部门属同一利益团体而导致审计结论易受人情因素影响的情况发生,减轻内部审计人员的畏难情绪,消除传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中某些消极因素对审计效果的影响。

(2)转变审计理念,改进内部审计服务方式,增强以增值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功能,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增值服务。在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下,传统的查错防弊的审计理念要向提供多元的保证、确认和咨询服务的审计理念转变,要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善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利益,运用定性与定量审计方法,构建多型匹配的工作方式,来找到审计项目效果和效率的的最佳结合点,以使银行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并保持持续增长。

(3)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在独立性和检查、监督方面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对业务的了解也不如业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在独立性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直接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在检查和监督方面,为了不浪费资源,减少重复检查,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合理利用银行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组织的检查结果和银行外部监管机构及审计机构的检查结果,然后实施再监督和再检查,这样不但是减少了对审计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起到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对业务的了解方面,可以按照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来对银行业务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采用量化分析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来分析业务结果。同时应增强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及管理,能更合理地应对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

(4)重视后续审计工作,落实审计后续跟踪质量控制工作。过去的商业银行,后续审计工作并不完善,工作标准具有很大随意性,管理层也不太重视。如果要加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管理层应重视后续审计,制定明确的后续审计工作标准、建立完善的审计成果信息管理和分析的资料库,还应建立审计结果整改的督办制度,将审计结果的整改实效纳入年度考核。要根据优先等级,设立重大事项审计优先制度,将金额重大、性质严重、风险大和犯事频率高的项目优先列为后续审计对象,以便将审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5)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系统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政策,商业银行内部也应该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内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行为进行规范,制定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审计流程标准,强化审计工作绩效的考核,以克服内审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内审工作的价值增值并促成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6)调整人员配备比例,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员工比例来说,应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所占员工比例,现有的1%-2%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就人员知识结构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更完备的知识结构,既是审计专家、内部控制专家又是银行业务方面的专家,能站在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来对银行的营运情况进行分析和提供决策建议。就人才队伍建设来说,应该加强对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制订灵活的任职资格标准,建立科学的人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优化人员结构;还应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机制,引入精通财务金融、公司治理、法律、风险管理和IT系统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借调有专业特长的非审计人员来协助内部审计工作,多与国内的知名事务所开展业务交流提高审计监督和服务的水平;同时应健全内部培训机制,对已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性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组建拥有复合型人才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2]马志娟、黄杉杉:《对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