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估算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估算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估算(comtaional estimation)或叫做估计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展开估算教学?怎样提高学生估算能力?一线数学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十年的历程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现状:

现状一:教之无味,弃之不舍

课改前估算教学是选学内容,课改后估算教学为必学内容,而且贯穿在整个小学的各册教材中。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将估算教学作为一种计算能力来培养,往往是教材有安排则教,无安排则不教,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因估算教学的呈现方式不是独立单元,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不是独立的,试卷中往往只有寥寥几道,这也是造成教师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再因估算教学研讨的力度也不够,部分教师对估算的概念模糊,教无方法,甚至将一些错误的概念、方法传递给学生,真可谓是教之无“味”,弃之不“舍”。

现状二:思维定势,难以突破

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估算结果的多元化学生普遍难以接受。二受大量的精算训练,学生难以接受有误差的、不唯一的估算结果,产生学习估算的心理障碍。三是估算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其方法灵活多样。诸如此类,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难以突破。

现状三:积累不足,无处着手

从小学生的数学经验积累上看:一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二是没有扎实的估算基础。在第一学段中,由于教师对估计、估测、估算等知识的重视与训练程度不够,从而使学生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也是造成学生不知如何估算的原因。

针对上述现状,追溯根源分析后,可结合教学实践,着手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估算教学

一、调整教学思路,巧设习题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想办法搜集或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估算的价值;其次是要对估算教学思路变“内容调整”为“整体领悟”。如在认识了长度单位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估测能力的培养,除了精心的设计练习以外,还需借助身体上的“尺子”,收集大量物体长度的数据,将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不断调整自己身体上的“尺子”,逐步达到“精准”。

类似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估计和估测的数学价值,有利于他们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的数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估算精算相结合,共同发展

估算是学生应具备有的一种计算技能。估算是在需要近似答案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而精算是在需要一个精确答案下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它们是相互统一的,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解决问题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在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以提高认知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时重点,理解其算理是难点之一。例1教学的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这为例2教学商的首位能整除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做了铺垫。教学时,教师要找到估算与精算的链接点,先引导学生估一估46÷2商是几十多?这个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联系刚学的整十结果有了整体性把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的算理。像这样教师挖掘教材,将估算巧妙的与精算链接,突破了学生思维障碍,支持了对精算方法的探索,促成算法的形成,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还有助于学生对精算结果做合理地判断。

三、重意识培养,促策略形成

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化整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

最常用的策略之二: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

最常用的策略之三:根据口诀估算。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对口诀非常熟练,它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口诀中的数。如:411÷7,可以把411看成420,运用口诀“六七四十二”估算的结果是6个十,也就是60;而411÷8,如果把411还看成420,估算就比较麻烦了,但是把411还看成400,就可以运用口诀“五八四十”,估算结果是5个十,也就是50 。

四、关注估算过程及结果,凸显估算评价层次性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只关注估算结果精确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因为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是不一样的,估算结果是不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一定越好。再则因为学生选择估算策略的差异,必然也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估算出来的结果的不一致。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做到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估算策略合理化,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尝到估算的“甜头”时,随之就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