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溴化银感光和碘化银降雨的原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溴化银感光和碘化银降雨的原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说,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及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学生对此想刨根问底,究其原因。对此我做了一下解释。

1. 溴化银的感光作用

感光材料一般要使用银盐,如AgCl 、AgBr 、AgI 等。在感光速度上,AgI最快,AgCl最慢,AgBr处于中等速度。因此,普通胶片和印相纸常用AgBr作感光材料。

人们在摄影时,将胶片上的AgBr暴露在光线下,就发生了分解反应:

2AgBr 光照2Ag + Br2

光线越强,分解出来的银就越多,胶片上所成的银原子恰好组成了人物或景物的像,但这时候,胶片上实际看不到这些银,故摄影上称为潜影,要想得到看得见的图像,并长期保存下来,胶片必须经过冲洗。冲洗一般有两道工序即显影和定影。冲洗后的胶片出现的黑白图像正好与实际景物明暗相反。因此还要把它反转到印相纸上。

彩色胶片的感光材料也是溴化银,只是添加了许多成色剂,这些有机化合物能在显影剂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冲洗工序也有经过显影和定影。

2. 碘化银人工降雨的原理 下雨要有云,但有云未必能下雨。要下雨,云层必须有足够多的造成下雨的小冰晶。云是漂浮在高空中无数的细小水珠,直径一般只有0.01mm左右,当高空中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云层中不仅有小水珠,而且还要有小冰晶体。由于小水珠较容易蒸发成为水蒸汽,这些水蒸气在小冰晶体表面凝结,使小冰晶体成为雪花。许多雪花又会凝结成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此时如果低空的气温高于0摄氏度,雪片就会融化成水滴,下起雨来。有云而不下雨,其主要原因是云层中的小冰晶体数目太少。人工降雨是用人为的方法,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或使云中的冰晶和水滴增大而形成降雨。因为碘化银与小冰晶体极相似,当用小火箭、高射炮等工具把磨成细粉末的碘化银发射到几千米的高空时,碘化银就以假乱真,代替真冰晶体,不用多时即可引起空气里的水蒸气凝聚成雨,这就是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