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诊断与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厌学心理诊断与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一、客观原因

学生的厌学,突出了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1.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2.兴趣转移。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3.学习无望。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主观原因

1.情感迁移。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逆反心理。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认为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1)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着决定作用。

(2)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①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②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③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④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3)引起注意。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①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往往体现在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境,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3、情感补偿。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

(4)正确归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走出厌学的心理阴影,积极投入有意义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