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及消除语用歧义的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副词“就”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灵活多变的词语,其语义确定有很高的复杂度,语义的双指决定了语用上的歧义。通过具体分析“就”的语义指向,对其造成的语用歧义可通过焦点重音原则、句式变换原则即替换、添加的方法及话题语境原则来消除,解决日常交际中的语用矛盾。
关键词: 副词“就” 语义指向 语用歧义
“就”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限定副词,它可以用来限定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数量和范围等。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角度来看,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指向比较复杂,因而造成了部分的语用歧义。本文拟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对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指向作分析论述,并提出消除语用歧义的相关原则。
一、“就”的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可理解为对语义的“指”和“向”。就副词而言,“指”即副词语义联系所指的方向。按句法结构的线性排列,只能与其后或其前的词项发生语义联系的为“单指”,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的是“双指”。“项”即可能用该副词在语义上发生联系的数项,只能同一个词项发生语义联系的为“单项”,如果能同两个或两个以上词项发生的语义联系的为“多项”。
(一)“就”的语义指向前指
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前指即指向其前的词项,有强调数量少、时间早等意义。例如:(1)三本就够了;(2)六岁就会说英语了;(3)他六点钟就来了;(4)二两米饭就够吃了。
以上例子“就”的语义都指向其前边的词项。例(1)中说不需要更多,三本就足够用了;例(2)指向年岁,旨在说明说英语和结婚的年纪早;例(3)为起床的时间早,而例⑷则在说明吃饭的数量少。
数量词、时间词等位于“就”之前,“就”的语义指向首先指向数量词、时间词,语音形式上表现为数量词、时间词重读。但有时,数量词、时间词等也位于“就”之后,这时“就”的语义指向也是前指。例如:(1)他上街就三块钱了;(2)他吃饭就六点钟了;(3)他上课就八点钟了;(4)他结婚就四十岁了;(5)他睡觉就凌晨两点了。
这些例子的重音落在“上街”、“吃饭”、“上课”、“结婚”、“睡觉”上,因而“就”所表示的限制范围义跟这些动词发生了联系,但在这些句中,除句中的被比较项外,还联系了在句中并没显现而仅仅在意念中潜在的比较项,因而,确切地说,以上例子的句义并不是单纯表示“数量多、时间长”,而是表示:(1)数量多,但还不是最多(买东西钱款总数更大了);(2)时间晚,但还不算最晚(吃饭之后的一系列活动更晚了);(3)时间晚,但还不算最晚(下课更晚了);(4)时间晚,但还不算最晚(生孩子时间更晚了);(5)时间晚,但还不算最晚(睡着的时间更晚了)。
时间词、数量词等位于“就”的前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语义,原因在于“就”的语义存在多项指向,为单指多向副词,在一定语境中只表现为一种可能,其他联系都是潜在的,不产生歧义。
(二)“就”的语义指向后指
同理可言,“就”的语义指向后指即是指向“就”后面的词项,此时“就”要重读。如:(1)就你聪明,别人都傻;(2)整天啥也不干,就到处晃悠;(3)就一块麦子熟了;(4)他就学过英语,没学过别的;(5)我就这次成功了。
例(1)“就”强调“你聪明”,暗有指责的意味在;例(2)“就”指向状中短语“到处晃悠”,说明整天无所事事的程度;例(3)“就”指向定语“一块”,说明麦子成熟的块数少;例⑷“就”指向宾语“英语”,指出学习语言的种类少;例⑸“就”指向状语“这次”,指成功的次数少。以上5个例句,“就”限制的都是主观上感觉比较小的量,简称主观小量。
副词“就”语义指向后指的限制义是灵活的,可以限制某个词、短语或短语中的某个成分,可以限制紧靠“就”的成分,也可间接限制距离稍远的成分,如例(3)也可指向宾语“麦子”,表明不是其他的植物成熟了。多项语义联系不是共时的,因而不会产生歧义。
(三)“就”的语义指向前后兼指
有时副词“就”的前后词项衔接紧密,“就”的指向义就比较灵活,可以指前有指后。如:(1)这个星期他就来过两回;(2)他数学就考了八十分;(3)买衣服就花了一百块钱;(4)他一个人就吃了两个馒头。
当“就”语义前指时,例(1)表示他回来的次数频、数量多;例(2)表示别的科目分数更高,八十分分数高但还不是很高;例(3)表示买衣服花的钱比较多,超出预想;例⑷说明他一个人的数量少,但吃馒头的数量却很多。
当“就”语义后指时,例(1)表明他这个星期来过的次数少,只来过两次;例(2)表示他数学成绩考的少,才考了八十分;例(3)表示买衣服花的钱比预想的要少,只花了一百块钱;例⑷表明他吃馒头的数量少,只吃了两个。
由于“就”的语义指向既可前指又可后指,造成了语用歧义的现象。其造成歧义的条件有两个:一为“就”前后的词项必须衔接紧密,如不在一个语义层次,则构不上歧义;二为“就”的词义无论是前指还是后指都要符合日常用语习惯,如将例(2)的八十分换为十分,则“就”的前指就不符合正常的语用条件。
二、消除“就”语用歧义的原则
以熙先生的《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一文发表为标志,近年来,汉语语法的歧义研究迅速发展,对歧义句的研究不仅可以从三个平面角度更深层次的分析其结构、语义和语用,而且可以减少日常生活交际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使用偏差。本文以副词“就”为导向,总结相关方法,试图对其语用歧义进行分析。
(一)焦点重音原则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在解释“就”这一副词时,曾经举过这样两个例子:(1)就喜欢数学;(2)这块地就种花生。
“就如果重读,作用是管后边,即限定宾语,意思相当于‘只’;如果不重读,作用是管前边,即指明主体符合某种条件”。焦点,即“就”的语义指向,焦点重音即使“就”的语义指向清晰明了,排除歧义。又如:(1)一个团队就十个人;(2)老王就一个女儿;(3)我就去过北京。
如想语义指向前指,则以上例子的焦点重音应放在“一个团队”、“老王”、“我”上,相反,则放在“就”及其后的相关指向上,这条原则可以较快较明显地区分歧义结构,但需要说话人强调重音位置。
(二)句式变换原则
句式变换,即通过增删、替换、移位等原则改变原有的句式,达到语义转换的效果。通过变换,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语义,化解语用歧义而带来的偏误。
1.替换
替换就是指用语义单指的词来替换语义双指的“就”,使其语义明确。如:(1)复印就花了我一元钱;(2)两个人就抬起了200斤的重量;(3)我就爱吃米饭。
将“就”替换为“只”:
(1)复印只花了我一元钱;(2)两个人只抬起了二百斤的重量;(3)我只爱吃米饭。
将“就”替换为“只”后,“只”的语义指向只能后指,表示“减值强调”,排除了歧义用法。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仅”、“仅仅”、“才”等。
“就”也可用“几乎”代替,此时“就”的语义指向就会自动前指,由双指变为单指,但只适用于表动作行为的句子。如:(1)复印几乎花了我一元钱;(2)两个人几乎抬起了二百斤的重量。
陆俭明、马真(1985)曾指出:“要想正确把握虚词的意义,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通过替换,“就”的语义指向变为单指,可以消除语用歧义。
2.增加
增加指在原句的基础上增添一些词语,使其变成单义句。例如“才”和“就”出现在同一句中,就可以排除副词“就”的语用歧义。例如:(1)才两个人就抬起了二百斤的重量;(2)才一个人就吃了两个馒头。
例(1)只表示人少而抬起的斤数重;例(2)只表示人少而吃的馒头数量多,皆变为了单指语义。另外,“光、仅、单”等也可用于接除语用歧义,如:(1)光吃饭就花了十元钱;(2)仅一个团队就十个人;(3)单一天就挣了十块钱。
需要注意的是,当副词“就”修饰的主语为人称代词时,以上的方法就不会适用,此时,只能通过限定它们的语义范围来消除语用歧义,如“我就喜欢喝饮料”可以换为“喜欢喝饮料的人很多,我就喜欢喝饮料”。加上语义范围限制,语义指向清晰明了。对语义范围的限定同时也谈及了语境的问题,本文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三)话题语境原则
话题语境原则指的是利用相关的语言环境来限制副词“就”的语义范围,使其从双指变为单指。话题语境限制有两方面:一为大的社会现实语境,二为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二者都对“就”的语义指向有所限制。
1.社会现实语境
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会影响说话时话题的范围和程度,使其指向义单一。如:(1)今天就卖十元钱;(2)他洗澡就用一个小时。
例(1)的社会现实语境如是在经济萧条期,则表示钱卖的少,反之则多;例(2)的社会现实语境如是他做事情的速度一向很慢,则表示他洗澡用的时间长,反之则少。因为有大的社会现实语境的限制,句子的语用歧义就会消失。
2.具体的上下文语境
如想将“就”的语义指向变为单指,有时需要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限定。如:(1)我吃什么都行,就不吃西红柿炒蛋;(2)我就学过英语,没学过别的;(3)一个团队就十个人,人数真多。
例(1)为上文语境限制,“就“语义指向后指;例(2)为下文语境限制,“就”语义指向后指;例(3)为下文语境限制,“就”语义指向前指,达到了消除语用歧义的目的。
本文围绕限定副词“就”,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了“就”的语义指向可以双指。鉴于其造成语用歧义的不便,本文提出利用焦点重音原则、句式变换原则及话题语境原则等相关方法来消除歧义,服务于日常交际。作为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汇,副词“就”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对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邓根芹,李秀云.限定副词“就”的句法、语义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
[2]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