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内贸易促进广东省对外贸易持续化发展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内贸易促进广东省对外贸易持续化发展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广东省对外贸易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提出发展产业内贸易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依据产业假设理论,认为广东省在企业规模、产业集群发展和产品差异度等方面已具备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坚实产业基础。最后,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 产业条件 持续化发展

广东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广东省2006年外贸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达到6340亿美元,2008年接近7000亿美元,2010年外贸额大约为7800亿美元,其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3。但是,在进出口总额逐年攀升的同时,与之而来的是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案件统计,2002年至2008年,广东产品共遭受160多起贸易救济调查,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直接涉案金额达6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间接影响上下游产品、就业人数等,涉及面就更大更广。2008年金融危机后,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平均每月一起,如此高的密集度在世界上也少有。此外,涉案产品也从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网络调制解调器、相机、打印机等机电产品,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频繁的贸易摩擦不仅对广东外贸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对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着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二)持续化增长受阻

广东省出口额年年增加,但是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2000年,广东省实现出口额919.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8%,2006年广东省出口额为3019.464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1%,2007年占全国比例为30.3%,2009年占全国比例下降到28.8%。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广东省出口的增长极和稳定剂,但是出口增速也具大幅下滑之势。2004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相对于2003年增幅达30%,但是发展至2009年,每年增幅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为26.7%、2006年为24.4%、2007年为23.8%、2008年为12%,2009年增幅为负(-11.9%),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幅从2005年的25.7%、2006年的25%、2007年的22.9%、2008年的11.5%下降到2009年的-6.3%。

(三)进出口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2009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统计的前十位主要进出口产品中,有七类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品呈现多样化和高档化的发展态势。但是,从前十位主要进口商品来看,一类是生产电子信息产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及仪器,例如电线电缆、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制造单晶柱或晶圆用的机器等。另一类是诸如初级形状塑料、原油、钢材、毛纱线等基础原料产品。这表明,广东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大幅度增长,但是这些出口品生产所需的高新技术中间产品和基础原料产品对进口高度依赖。这不仅会使出口贸易受制于国际市场行情,还会严重制约产业升级。

广东省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

(一)改变贸易模式以避免频发的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及负面效应虽然可以通过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和积极参与贸易摩擦应对来减少,但是这些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为这和广东省现有的贸易优势选择和贸易模式密切相关。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广东省各城市的开放,低劳动力成本成为支持广东经济和贸易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外贸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传统贸易模式具有排他性和替代性,因为是局限于某种基本要素发展特定产业,所以一国特定产业优势的强化和贸易规模的扩张,必然带来别国相同产业的衰亡,导致其高昂的产业调整成本,因而会使伙伴国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而强化贸易壁垒,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冲突。因此,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着不断恶化自身外部环境的内在机制。

由于产业内贸易中贸易双方相互提供的是同类产品的异质产品,因此,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会对彼此相应产业形成替代,反而由于相互需要对方的异质产品形成一种互补的贸易关系。这种互补的贸易关系有利于合作,实现不同国家在同类产品间的分工以及产品生产的国际化―各国都可以专业化于某一或某几类差异产品的生产,获取专业化的收益,从而减少利益冲突和贸易摩擦。

(二)改善出口增长模式以促进贸易持续化增长

广东省外贸持续增长受阻虽然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不旺及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有关系,但同时也反映了广东省出口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竞争力。究其原因,这和广东省长期形成的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增长模式有关。自2005年以来,外资企业在广东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高于60%,2008年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3.1%,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稍微下降,但仍高达62.3%。此外,广东省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一直远远超过一般贸易,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1.2%,2009年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4.4%。

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增长模式意味着贸易中利润的主要部分为外商获取,致使虽拥有巨大的贸易规模,却对国际市场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没有影响能力。此外,虽然广东省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已居主要地位,但依赖于加工贸易形成的出口结构而言,广东省从庞大的出口中得到的只是有限的加工费,而省内企业之间还要为加工费低价竞销,导致效益低下。最为重要的是,微薄的利润更是使企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资金支持,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由于产业内贸易提供的是能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异质产品,因而可以获取消费者的更高买价,也可使出口产品的价格形成更具自主性,从而提高贸易收益,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持。此外,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成本随产量的增长而递减,所以规模经济是通过分工的自我演进来推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市场容量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因此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才能提高企业和贸易竞争力,带动广东乃至全国的外贸持续性增长。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目前,广东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高科技中间产品和基础原料产品的进口,与国内产业关联度很低,相关产业得不到利用和发展,这不但严重压制了国内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国内中间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延缓了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

从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来看,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首先,产业内贸易可以促使某产业市场需求的扩大和贸易机会的增进,这无疑会扩大厂商乃至整个产业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又会提高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进而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减少了利益冲突,有利于合作,因而能加快科技创新、管理经验、生产工艺、资源要素在不同国家同一行业内的传播和扩散,给同类产品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创造条件,提高产业总体水平。此外,产业内贸易的竞争主要不是围绕价格进行的,而是通过新开发产品的差异程度来建立各自的竞争优势,由于国外存在竞争对手,各企业迫于压力,会增加对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投入,提高现有产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广东省应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相关产业升级的内在作用,发展产业内贸易,形成产业与贸易相互促进、互相带动的局面。

广东省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条件分析

(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2005年,广东全行业前50强企业的年营业总收入为10198亿元,利润总额为1002亿元,总资产是21210亿元。2009年,广东省前50强实现总营业收入23087亿元,户均经营规模(户均营业收入)是2005年的2.26倍;利润总额2006亿元,是2005年的2倍;总资产为52493亿元,平均资产首次超过亿元,技术装备水平(户均资产)是2005年的2.17倍。

据广东省机电办统计,2008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共292家,占企业总数的1%,这些企业完成了全省机电出口的63.6%的份额。出口额在一千万到一亿美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出口额占24.4%。出口额在一千万以下的企业占全省机电企业总数的92%,出口额只占到12%。即,占企业总数8%的企业完成了出口总额的88%,这说明大型龙头企业在出口中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直接体现了该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也是判定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环境良莠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区域布局越来越广,成为全国各省份的典范。到2008年底,广东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已有123个,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75个;从集群规模看,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1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4个,约有三分之一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占集聚地工业产值的50%以上,五分之一占到80%左右;从产业关联度看,产业集群中约有60%企业是关联企业,这使制造企业在广东省范围内容易获得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的配套,各企业间的合作程度很高。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都很高,这些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在这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三)产品差异程度和潜力较高

产品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费用支出越高,说明创新程度越高,产品的差异程度越高。从绝对量上来看,广东省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9.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25亿元,连续几年增长率都高于20%:2007年增幅为20%,2008年为20.8%,2009年增幅为23.9%,逐年递增的增幅,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中,R&D经费支出、投入R&D的活动人员和发明专利申请三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均居全国首位。

品牌是产品差异化的集中表现,到2007年,广东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299个,占全国名牌产品总数的15.3%,实现总数的七连冠。全省获全国评定的“世界名牌产品”4个,占全国的40%。中国驰名商标108件,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对外贸易持续化增长受阻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之时,广东省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贸易的持续化发展。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外贸大省,广东省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这些产业条件为广东省在广泛的产业系列内同其他国家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广东省应利用目前的产业条件,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志军,姜万军.中国贸易优势重构路径选择―从产业内贸易角度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10)

2.徐松,刘玉贵.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辉文,石燕.产业内贸易与比较优势―对产业内贸易根源的重新审视[J].经济评论,2006(3)

4.高长春,樊卓怡,郑文文.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J].商业研究,2006(23)

5.Greenaway,D.,and C.Milner.The Econom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M].Basil Blackwell Oxford,1986

6.梁小萌.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及区域协调―入世后我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改革与战略,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