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剪纸艺术公选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剪纸艺术公选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对高校剪纸艺术公选课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创新性地提出“剪、看、创、评、展”的五环授课模式,让学生在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剪纸艺术;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公共选修课是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剪纸艺术公选课给文理科学生提供了学习艺术知识、培养审美情操的途径,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创新性地摸索出“剪、看、创、评、展”的五环授课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完善

“剪、看、创、评、展”五环授课模式和策略

剪纸艺术是心象艺术,不能依赖于笔的勾勒和造型,剪纸艺术以剪,以撕,以烧为造型手段,剪纸艺术(除染色剪纸以外)也不需要颜料着色,纸张的质感和色彩就是作品的色彩。在“剪、看、创、评、展”五环授课模式中,强调教师示范的作用,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评和展让学生互相学习他人作品长处,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1.“剪”的环节――掌握基本技法,寻找美的过程

在剪纸艺术里剪刀是最常用的工具。在这一环节剪刀的准备非常关键,一把剪刀磨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剪纸效果,一把好的剪刀能轻松穿透6-10层纸张并能轻松进行镂空。因剪纸艺术强调动手能力,是一门技能课程,所以在剪纸艺术课堂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演练非常重要,在课程的前期学习中,内容主要是以团花剪纸练习为主。团花剪纸需要将纸拆成正方形,根据创作需要将纸折成三折、四折、五折或者六折。折好后纸张是以一个扇形或三角形的形态存在,在这样的空间作者根据画面尺寸来安排形象,形象元素可以以花卉为主,也可以以动物或人物为主,不管选用哪种元素,画面阴阳关系都需要体现均匀感。剪纸作品最大特点是线线相连,所以在剪的过程中注意切不可像画画那样把完整的线条剪出来,而是有意识地在中途停顿下来以便能与其他元素相连接,形成“千剪不断,万刻不落”的特殊景象。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是剪纸艺术公选课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剪功和画面布局构图一样重要,有好的想法但手上功夫跟不上也没有办法做出好的作品,所以在授课同时学生也应花大力气勤练习。在公选课班级里有许多对剪纸怀抱热情的同学,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还能举一反三创作出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2. “看”的环节――欣赏佳作,学习造型规律,寻找创新灵感

剪纸艺术提倡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向外,这点和绘画中强调整体感是相反的,所以教师示范的过程也是先里再外,先局部再整体。许多细节也需要学生模仿,比如剪纸中“打毛”的基本功,老师如何拿纸,如何利用剪尖打出细密的锯齿纹,这些都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模仿。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以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搜集一些优秀的典型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和评论。这一环节能开阔学生视野,看到更多的好作品,以便将精华部分吸收成为自己创造的源泉,在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辨别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不好的艺术,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审美,摒弃恶俗陈旧的审美。

3. “创”的环节――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剪纸艺术文化

在剪纸艺术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新的视觉语言和剪纸艺术进行融合,产生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在这一过程教师所担任角色由起先的“示范”转变成为“引导”,学生的角色由最初的“模仿”转变为“创造”。教师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由“剪”向“撕”、“烧”、“刻”、“贴”等方式转化。“撕”的方式能够做出纸张边缘不平滑,毛糙的视觉感受,相比“剪”出的形态更具有浓郁的稚拙感。“烧”的手法需要用到蚊香,蚊香的粗细决定所烧出的图形的粗细,一般用来表现简单粗犷的风格,也多是表现阴剪手法,因为利用到的是烧,所以在边缘处有泛黄的痕迹,在烧的过程中,手法要慢,要根据烧的感觉走,以免出现纸张没有烧破急于移动蚊香位置造成蚊香断裂。“刻”是利用刻刀在画好的图稿上进行镂空,比“剪”更易获取精细的图形,许多细如发丝的线条都是由刻刀完成,因此很多大型的作品也多是剪刻结合。学生掌握了刻,能做出更为精美的作品。“贴”的概念来自于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她所剪人物全部由纸拼贴而成,这给剪纸带来了新的视觉语言,加之现代艺术中本来就有贴的方法,很容易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将一把小碎纸撒在纸张上形成任意图形,这种形态有艺术的偶然、随机。也可以按照事先布局好的图用小镊子一点一点地粘贴,贴的时候空出周围的底色,没有纸张叠加在一起,就像很平均地贴在底纸上,有种繁星点点的感觉,还有的是把纸撕成形状一样的碎片,用类似的颜色进行拼贴,这样能够形成马赛克的效果。不同的造型手段能产生不同艺术效果,在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美的奥秘和表现形式。

4. “评” 的环节――总结经验,收获成果

每一次课堂结束将学生作品搜集上来贴在教室两边墙上,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点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剪纸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也直接获取了知识和经验,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教师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针对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共同点集体讲解,这样避免了一一辅导的重复工作,合理利用了时间也达到了良好效果。

5. “展”的环节――展示自我风采,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期课程后期,学生已经掌握剪纸艺术的理论知识也拥有了相应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进行命题创作,比如题目为《武汉印象》的剪纸创作课题,学生分组进行。教师通过展示已有相关主题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创作出具有内涵的作品。在这种综合课题中,学生需要利用课余了解武汉的特点,人们生活的习惯,寻找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将生活中的点滴升华为艺术作品的要素。教师在这一环节要以辅导为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适时的帮助,作品完成后将作品进行搜集展示在教学楼大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语

“剪、看、创、评、展”五环授课模式不是一个不可调整的固定框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灵活地构成新的框架,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陈勇. .在剪贴画中提高学生造型表现意识和能力[J]. 教师论坛,2012.

[2] 周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剪纸课程的意义研究[N], 赤峰学院学报,2012,7.

[3] 张海慧. 剪纸教学的点滴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作者简介:杨婷婷,(1983.10-),女 ,学历: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 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