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断点的食物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断点的食物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维护生态平衡不仅仅需要保证食物链的连续性,还需要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012年4月,周正龙出狱了,想当初人们见到他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后,异常兴奋,由于再次发现了野生华南虎的“功绩”,有关部门甚至给他颁发巨额奖金。后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闹剧,一个现实版的黑色幽默而已。不过抛开人们为某种利益博弈外,也包含了人们对生态好转的一份迫切期待。

断点食物链

因为虎是位于生态食物链顶端,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森林中没有了虎,食草动物的数量会迅速增多,森林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虎在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一般来说,一只虎的领域面积为几百平方公里,甚至达上千平方公里,哪个地方出现野生虎的活动踪影,从某种程度上说明那里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得较好,生态平衡还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对人们来说,是引以为自豪的。虎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其实在草原也是如此。

在草原,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飞禽走兽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因为没有天敌,在澳大利亚,曾酿成兔灾。1859年,一个农夫为了打猎,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由于它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数量不断翻番。到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从最初的5只增加到了5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和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中,澳大利亚人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能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很快就对这种病毒产生了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因此,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就从未停止过。

在农区也是如此,远在我国唐代,也曾造成兔灾。《太平广记》中写道:“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

上网键入词条“湖南野猪泛滥”,百度就会搜索出许多我国多省发生野猪泛滥的新闻。在多年前的一条新闻中,野猪因为没有了天敌,繁殖很快,甚至跑到城市效区吃庄稼。这条新闻里说,野猪窜出山林侵扰附近的村民,有许多自然的原因。林业专家分析,近年来森林植被迅速恢复,给野猪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加上没有自然的天敌,人为地减少捕猎,造成了今天野猪的泛滥。有许多生物学专家指出,野猪在城市郊区出现,并不完全是“生态环境好转的象征”。野猪原始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态链断裂,才是“野猪入侵”的真正原因。另外,根据生物学特性,野猪的繁衍速度比较快,但它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和它的天敌猫科动物的种群发展速度却很慢。所以,目前在野猪数量较多,其它物种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发生野猪下山毁坏庄稼、伤人事件越来越多。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野猪属于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只能在国家规定的狩猎区内捕杀。这让很多受损的村民感到很无奈,反映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遭遇各种尴尬。其实在笔者检索的大多数新闻当中,大多也是类似的话题。

在牧区多发生狼灾。从历年来的新闻和资料里,在新疆南北疆牧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狼灾,给牧民们带来很大损失。

狼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如果食草动物数量并不能满足狼的需要。在每年的漫长冬季,狼群因为饥饿都会袭击牧民的家畜。因为狼也是国家保护动物,法规明令禁止猎狼,所以随着一些地方环境得到改善,狼群壮大起来,就出现与农区野猪灾害同样的情况。

同样的问题,如今人类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改善了,但是野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端没有了,于是,处于生物链下端的野生动物泛滥成灾,或者是食物链的某个环节恢复了,其他环节还没有恢复,也同样造成很多灾害。所以,食物链出现断点,不管是底层还是上层,都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人类,最大的破坏者

太多的事例证明,生态食物链被破坏,最大的破坏者是我们人类自己。因为人类的作用,已经非常深刻地改变了生态环境。因为大气正在变暖,所以南极大陆架也在升温。有资料显示,科学家们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处的泥床盆地某处,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一场生态浩劫的最初迹象。巨型帝王蟹的足展长度达1米。水温上升这种破坏性环境影响导致它们爬到更高的地方。南极的海水越向下水温越高,迄今为止帝王蟹还未迁移到位于500米深处的大陆架的主要部分。科学家担心,如果它们爬上主大陆架,可能将会对生态造成巨大破坏。这种因其肉多而常被烹食的蟹体型庞大,这意味着它们自然而然会成为它们出现水域的顶级食肉动物。帝王蟹一旦侵入一片海域,它们很快就会消灭竞争对手。

现在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生态食物链中,深深干扰着自然界生态食物链的发展进程。有资料显示,2012年3月以来,鄱阳湖、洞庭湖及长江安庆段连续出现江豚密集死亡事件,让人们担心本来已经非常稀少的“水中大熊猫”正重蹈白鳍豚灭亡的覆辙。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它与白鳍豚是长江中的一对难兄难弟。随着白鳍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江豚就成为我国淡水水域唯一的胎生哺乳动物。

江豚死亡并非首次。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密,在长江流域生态史上十分罕见。

江豚是长江水生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的遭遇折射出了长江流域其他水生物种面临的生存窘境。非法捕捞、水质恶化、无序采砂等行为极大地威胁着江豚的生存环境,成为了导致江豚密集死亡的原因。江豚缘何频频死亡,除了与气候不正常、水位较往年低等因素之外,江西省渔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根据今年以来在鄱阳湖湖区发现的非正常死亡江豚情况推测,洞庭湖江豚饿死的可能性较大。“今年以来,受天气因素影响,湖区水位上下浮动较大,江豚误入湖汊时,水位可能骤然下降,导致江豚被困在干涸的湖汊里无法觅食而饿死。”江豚是吃鱼的动物,现在洞庭湖四处可见成排的渔网,虽然湖中的鱼不至于被捕捞殆尽,但是“人豚争鱼”的现象颇为严重。当然,江豚的真正死因有待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相关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科学分析,不过也可以看出,江豚之所以不正常死亡,食物链被人类过多地干扰破坏,这是不容置疑的主要原因。

生态恢复刻不容缓

再拿袋鼠来说,人类长期活动导致澳大利亚袋鼠等食肉动物灭绝了,因此这种只有大型草食动物处于顶级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稳定的。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捕杀690万只袋鼠的计划。原因是过量的袋鼠严重破坏了其它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牧草资源,澳大利亚政府环境部不得不每年制定一个捕杀比例,通过人工捕杀这种手段将猎人模拟为肉食动物使袋鼠草的食物线变为人袋鼠草的食物链。所以过于简单的食物链是难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资料显示,足够复杂的食物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而我们人为地进入生态系统,只能降低生态系统自适应能力和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大量生物入侵事件:我国的有大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薇甘菊等植物入侵造成的遍及大江南北的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入侵,就是一个物种一旦没有原有食物链的制约,可能就会严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系统。专家认为,生态系统是越复杂越稳定。(据资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