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里长街沐清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里长街沐清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固体废物拆解业是台州市路桥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它也造成了路桥区最突出的污染问题。开展环保执法检查,督促区政府对固体废物拆解业大力进行整治,路桥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台州市路桥区“十里长街”始建于东汉,沿南官河蜿蜒3.5公里,现已成为路桥商贸和休闲中心区。晚上到“十里长街”散散步,看看南官河两岸的夜景,感受久违的清新海风的味道,这是路桥人近来惬意的生活。

但是,就在一年前,这几乎是人们的一种奢望。那时,一遇南风吹来,一股股难闻的臭气弥漫在城内,让人难以忍受,人们哪还有心情到“十里长街”散步呢?

那么,是什么使路桥恢复了往日的清新,让人们重新享受到清风绿意带来的美好享受?

这样的转变,不能离开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对固体废物拆解工作的不懈监督,是他们助推了一场“变废为宝”的大整治。

固废拆解――支柱产业的环境代价

坐落在南官河畔的海边小城路桥,自古就有“无户不商、无户不贩”的美名,是浙江著名的市场“三桥”(另两“桥”分别是台州杜桥和温州虹桥)之一,地域内市场云集,现有各类市场100多个,每天迎送着数以万计的四方商贾。但是,人们并不知道,路桥固体废物拆解业(以下简称“固废拆解”)同样发达,在全国都有不小的名气。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固废拆解业,在路桥已有近30年的历史。2007年,路桥全区综合拆解各类固体废物25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亿元,约占台州固废拆解的70%以上,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整个产业直接从业人员5万多人,行业相关人员15万余人。路桥的固废拆解行业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和支撑了路桥的轿车、椒江的缝纫、黄岩的模具、温岭的摩配、玉环的水道阀门、永康的五金、柳市的低压电器及周边的门窗、电线、电缆等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一些工业原料的不足。可以说,固废拆解业已经是路桥以及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从事固废拆解以零星散户居多,且场点分布零乱,生产方式落后,业主环保意识淡薄,随意露天焚烧、倾倒拆解残余垃圾,严重污染了水体、空气和土壤,给路桥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水变臭了,风变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成了路桥人民心中难言之痛。

“晚上焚烧又开始了,到处都是焚烧发出的臭味!这么热的天,我们连门窗都不敢开,太难受了!”

“随意焚烧已经把峰江(路桥的一个街道,拆解业最集中的地方)大片的杨梅树熏死了,请人大一定要督促政府管一管呀!”

有关固废拆解污染环境的群众投诉和人大代表呼吁接连不断,仅2000年至2006年间,路桥区人大常委会有记录的有关固废拆解污染环境的群众或投诉600多件(次),平均每年100多件(次)。

2005年至2006年,路桥峰江的固废拆解被省政府列为“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台州市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域,同时还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整改重点。

在2005年路桥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方云生等20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彻底取缔小冶炼、保护路桥生态环境的议案,被大会议案组列为重点处理件。

在2006年路桥区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鲍文陆等26名代表提出关于全面整治固废拆解业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进行办理。人大代表还在会上措辞严厉地指出:“对固废拆解业不进行全面、有效的整治,路桥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我们将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

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声,引起了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必须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必须保障,固废拆解业必须整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把监督固废拆解行业整治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推动区政府打一场固废拆解业全面整治的攻坚战。

巡察暗访 督促固废拆解业全面整治

2005年6月15日早上,刚赶到办公室的区环保局污控科科长郭某突然接到区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蒋微平的电话,请她参加人大督查活动。郭科长明白,区人大常委会又要组织暗访了,这是她第三次突然接到通知了。可她想不明白,昨天区政府才刚刚进行了全区小冶炼整治大检查呀!

暗访就要出其不意,区人大常委会特意在大检查后安排暗访,让那些非法生产者猝不及防。

督查组随机选择了几个小冶炼和固废拆解整治的重点村,每到一个村就临时联系当地的区人大代表引路,力求掌握真实情况。

蓬街镇某村一个小型的生产工棚内,几个工人正光着膀子,从大坩埚里盛铝浇铸。土坩埚熔炼污染大,工人的安全生产也无法保证,这正是小冶炼整治的重点。

这家被环保部门停业整改的企业,本以为大检查之后肯定安全,却被督查组抓个正着。

“立即停止生产,请环保局的同志依法、严肃查处!”蒋微平的怒斥掷地有声,保护环境容不得半点情面!

2006年7月23日,一场雷雨将路桥洗了个透彻。然而,路桥局部地区的空气还是时不时地散发出异味。迎着尚未停歇的雷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平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组成的督查组巡视在村头田间。

“估计拆解户怎么也料不到,下这么大雨还会有检查!”参加暗访巡查的梁方法代表这样说道。

“你看,那边冒起了很大的一股黑烟!我们去看看!”督查组寻烟而至。

一家拆解企业正在抓紧生产,焚烧炉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焚烧车间火光冲天、黑烟滚滚,几位连口罩都没戴的工人正在往炉里加废料,衣服和脸被熏得乌黑。

“这样生产那还了得,必须立即停产整顿!”陈平副主任一脸凝重。

就这样,督查组责令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3家企业一律予以停产整顿。其间还对巡查中发现的非法运输拆解废料的车辆依法进行了查处,有效地打击了非法生产。

2006年至2007年,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调研巡查、突击检查等活动10余次,足迹遍布全区10个镇(街道)近100个村(居)、企业、个体户。

“要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支持固废拆解业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整治局面。”

“要注重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在全面清理场外固废拆解的同时,全力帮扶、积极引导拆解从业人员转产转业。”

2006年10月27日,台州市路桥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固废拆解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督查组的调查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进一步加强固废拆解整治工作认真进行审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审议调研――探寻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在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路桥区政府将固废拆解业整治纳入区对部门和镇(街道)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发现一起死灰复燃现象扣一分等方法,强化责任,加大打击力度。

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路桥区共取缔小冶炼1309户,拆除坩埚炉1717只、烟囱421支,196家整改企业和174户整改的铝浇(压)铸个体户按要求整改完毕,全部建好配套的环保设施,取缔率、拆除率、整改率为100%;共清理取缔9500多户场外拆解户,拆除各类违章拆解工棚3557间,达174918平方米,清运各类拆解垃圾31446吨,覆土和改造拆解场地107669平方米,32家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全部完成隔油池清理和焚烧炉改造,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三废”排放全面达标,场外非法拆解彻底清除,拆解垃圾、废电线头、废线路板等得到妥善集中处置,露天焚烧基本杜绝。2006年11月15日,路桥区固体废物拆解区域污染整治顺利通过市环境污染整治办验收。现在,路桥区固体废物拆解区域已经实现“摘帽”,在路桥区峰江街道许多原先污染严重的拆解场地上,处处绿意盎然;经整治改造的峰江金属再生园区绿草如茵,拥有36家各类废旧金属拆解企业、10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诠释着什么叫“绿色拆解”。

为了防止非法拆解死灰复燃,2007年8月中旬到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对固废拆解业整治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并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要求区政府对“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

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固废拆解死灰复燃?仅仅有堵的办法还不行,还必须找到更好的出路。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带着这个问题,广泛开展调研。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农资环保工委主任蒋微平带头撰写调研材料,他提出:“要注重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在全面清理场外固废拆解的同时,积极引导拆解企业开发新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平调研后认为,要在加强规范管理及生态改造的基础上,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实施金属再生园区的整体搬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循环经济科学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调研成果转化成一个个实际发展成果。不少企业已经完成了集团化产业升级,涌现了一批如“齐合天地”、“开来丰泽”等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更多的“破烂王”们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

现在,路桥区金属再生园区的固废拆解企业均采用燃油二次焚烧的焚烧炉处理需焚烧的废电机,产生的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园区处理站集中处理。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堆置场所,由清运队统一清运、集中处理,企业绿化率达到了30%以上。

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督促下,路桥区金属再生园区实施整体搬迁的计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滨海工业新城区块将建成再生资源定点加工利用和国家级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再生利用产业基地,该基地规划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