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本文以陕西省A级景区为例,分别计算出陕西省10市1区的5A、4A、3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资源密度、通达度系数,得出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目前现处于点轴扩展模式向网络化过渡的阶段。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增长,因此,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极具研究价值。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模式

由于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集聚效益和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总结各地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点状模式

此种模式主要呈现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个别旅游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旅游景区优先发展,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景区发展的增长极。在极核的辐射下逐渐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2、点轴扩展模式

在增长极与周边旅游景区的交往中,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逐步向沿线景区靠拢。沿交通干线等分布的景区也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轴线日渐成型。伴随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增长极与轴线数量渐增,规模渐广,对经济和社会的扩散作用也渐强,在空间范围上表现为新点轴过程纷呈。这些点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3、网络发展模式

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于是就需要在点与点之间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网络上的各个点对周围落后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业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并通过网络而构成区域旅游的增长中心体系。

(二)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评价指标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可采用旅游景区数量、旅游景区密度、集聚效应和通达度等指标等来进行评价。

1、旅游景区的数量

旅游景区的数量即各地区不同等级旅游景区的总数,它是衡量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2、旅游景区密度

反映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多度越大,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丰富度越高、异质性越强,计算公式:

(1-1)

式中,D为各区域的景区资源密度;N为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个体总数(个);SQ为区域总面积。

(3)集聚效应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有集聚型、随机型和均匀型三种。集聚效应体现空间分布的集中尺度,具有尺度概念。小尺度集聚效应主要是指景点在景区内的集聚;大尺度集聚效应主要指景区在某区域内的富集[]。量化计算主要采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比),其公式为:

(1-2)

式中R为最近邻比,反映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性质,R

二、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一)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2006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晋升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截止2012年3月,陕西省共有163家A级景区,其中5A级5家,4A级34家,3A级及3A级以下124家。

(二)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以旅游景区单体赋存地区域为结点,以连接个结点的交通线路为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网络资源系统。旅游景区的密度、集聚效应构建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而空间结构的优劣,则取决与旅游交通网的完善与否。基于此本文对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主要从旅游景区的分布状态和交通网络分析入手。

(1)陕西省5A级景区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5家5A级景区,分别是西安的兵马俑、华清池、延安的黄帝陵、渭南华山,整体呈现单点集聚三地的特点。

(2)陕西省4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34家4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宝鸡、延安和西安。依据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利用公式1-1、1-2、1-3分别计算出拥有4A级景区的渭南、咸阳、宝鸡、延安、和西安的景区资源密度D、集聚效应R和通达度指数A。

从表2.1中可以看出4A级旅游景区资源密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延安。4A级景区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渭南>延安>宝鸡>咸阳>西安。通达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延安。

根据上述,由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和延安5大城市共同构成的陕西省4A级景区空间结构是以关中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路向北延伸至延安,其中西安为中心旅游地中心,咸阳、渭南、宝鸡为次级中心,结合4A级景区的地域分布形态,可以将其提炼为“一线单珠”状的空间结构(图2.1)。

(3)陕西省3A级景区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78家3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A级景区总量的47.9%,这些景区资源类型多样,能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本文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出陕西省10市、1区的3A级景区的数量、景区资源密度、通达度指数,如表2.2。

将各地区的景区资源密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杨凌>铜川>西安>咸阳>安康>汉中>宝鸡>渭南>延安>商洛>榆林。

将各地区旅游景区通达度由高到低排列:西安>咸阳>杨凌>渭南>铜川>商洛>宝鸡>安康>延安>汉中>榆林。

根据上述,由西安、咸阳、杨凌、宝鸡、渭南和铜川构成的关中地区处于3A级景区的核心位置,整体呈现放射型空间模式,向南延伸至汉中、安康和商洛,向北延伸至延安、榆林,其中陕北地区的空间网络化及资源丰度比陕南地区要更差一些。结合3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将陕西省3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提炼为“一线三珠”状(图5.7)。

经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省5A、4A、3A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模式与类型均与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阶段相一致,整体结构类型也处于点轴放射向网络化发展的阶段,关中旅游圈的产品类型互补、资源级别较高,是陕西目前最成熟的旅游产品区,陕北、陕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体系不发达,这已明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三、结论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模式呈现点轴放射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关中旅游圈己经形成,旅游圈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杨凌、渭南和铜川6市区,旅游圈内基础设施完善、产品类型互补、资源级别较高,已成陕西目前最成熟的旅游产品,是目前陕西省对外的“主导”旅游产品。总之,目前陕西省旅游线路体系正日益完备,环形线路也日趋成熟,线路的空间利用率向平衡中发展,整个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由点轴发射向网络化迈进。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