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97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组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升高最为明显;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透明质酸(HA)升高明显。结论:Ⅲ型胶原是判断肝脏受损并形成早期肝纤维化指标;HA最有实用价值,在肝硬化早期即显著增加。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指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2008~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随机抽取197例 。诊断符合2010年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急性肝炎11例,慢性肝炎轻度45例,慢性肝炎中度64例,慢性肝炎重度24例,肝炎肝硬化53例,男157例,女40例,平均年龄46.57岁。

检测项目: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血清IV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

统计方法:均采用放免法,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法。

结 果

将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按病情分为5组,即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分析各组4项肝纤维化指标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得出如下结论:慢性肝炎重度组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升高最为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透明质酸(HA)升高明显,与慢性肝炎轻度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肝炎肝硬化组,透明质酸(HA)明显升高,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讨 论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有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在临床上难以将两者分开,因为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近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能给予有效地病因治疗,或能直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或)促进其降解,则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转的。因此研究肝纤维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P Ⅲ NP是研究得最多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它是Ⅲ型前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后被肽酶切下的N端肽,故P Ⅲ NP升高反映的是肝纤维化增生活跃[1]。IV型胶原在合成代谢过程中不需祛除端肽而沉积于细胞外基质,故血中IV型胶原的含量升高可能反映了肝血窦基底膜的更新率加快。肝纤维化时血清HA水平升高一方面是由于星状细胞对其合成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肝血窦内皮细胞受损伤导致肝脏对血清中的HA摄取和降解减少所致。层粘连蛋白为反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指标[3]。观察所见,P Ⅲ NP与HA的含量在各组间中有统计学差异,尤其是HA在慢性肝炎轻度患者数值最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的数值依次有一个梯度上升的变化,并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A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P Ⅲ NP平均值最小的是慢性肝炎轻度患者、其次是肝炎肝硬化,再依次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后3组患者在临床上都有明显的肝炎活动性表现,并逐渐加重,符合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早期生长旺盛的特点,所以是判断肝脏受损并形成早期肝纤维化的指标。CIV与LN在病变过程中虽有一定的数值变化,但统计学意义与以往的报道有一定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与研究,综上所述HA最有实用价值,在肝硬化早期即显著增加,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活动度对判断患者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4-246.

2 冯新利,徐贵平,欧阳艳.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2.

3 张照琪,姚春甫,胡瑞敏.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