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作导向下高职“电力变压器运行与维护”课程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作导向下高职“电力变压器运行与维护”课程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与检修”课程的主要思路、方法,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与检修”课程进行了学习情境及内容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构建;学习情境

作者简介:张秀阁(1963-),女,河北邢台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苗贺铭(1963-),女,山西平顺人,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济师。(河南 济源 459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电机系列课程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SJGLX382)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68-01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根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课程构建理念

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针对相关岗位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剖析,确定课程体系;通过对工作过程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而选取载体构建学习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即:岗位分析工作内容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课程的构建体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目标的落实过程。

二、课程构建步骤

1.行动领域归纳

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对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的剖析,将相关专业人员上岗必备的全部专项能力分类、分解,按其性质归并综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规范·变压器检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规范·变电运行》等对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依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专业岗位的行动领域。“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与检修”课程的构建过程:首先对变电站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一次安装工、变压器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等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整合归纳出专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变压器运行监视、维护、安装、检修、试验,如图2所示。

2.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的转换即课程的重构。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在专家指导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出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现场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重构工作体系下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在本课程构建中,对变压器运行监视、维护、安装、检修、试验等行动领域所需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等进行整合、序化,完成课程构建,见图2。

3.学习情境设计

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分解学习领域为学习情境。本课程分为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根据具体情况可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子情境),每个情境都以具体工作任务(子情境)为载体,融入理论知识和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工作过程要素,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组。该重组充分体现岗位的资格性(证书)与适应性(岗位)要求,将资格性学习内容与适应性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图3表示该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及学习情境2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子情境)设计。

三、结束语

根据电力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构建模式,发挥了企业在课程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课程构建的改革也带动了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等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逐步提高,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适应职业岗位、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合格人才。

为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及适应性,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岗位工作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职业教育应使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适应职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职业岗位的需求,适应劳动力市场以及学生应岗、跨岗、跨职业的需求,让学生获得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构建和实施应是一个周期性的不断发展、完善、提高的过程。对不尽科学、合理的方面应及时加以修正,以满足社会、行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张秀阁.基于工作过程的“异步电动机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