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杨舟蛾在沛县一年发生5~6代,是一种猖獗危害的杨树食叶害虫,笔者针对杨舟蛾的危害情况,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以75~150万头/hm2放蜂量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放蜂区赤眼蜂对第3、4代杨舟蛾卵期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推广该项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 赤眼蜂 杨舟蛾 试验研究

近年来,沛县随着林业的飞速发展,杨树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全县现有农田林网7.33万hm2,成片林4000hm2,四旁植树2400万株,其中杨树占95%以上。由于树种单一,气候异常,加之农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杨舟蛾等杨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杨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杨舟蛾在沛县一年发生5~6代,是一种猖獗危害的杨树食叶害虫,每年夏季常将大片杨树林木叶片吃光,呈现“夏树冬景”现象,不但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而且破坏了造林绿化景观,对大面积杨树资源的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杨舟蛾的危害情况,我们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的试验。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赤眼蜂卵、杨舟蛾。

2.试验方法

2008年在我县敬安镇、河口镇、鹿楼镇、沙河林场和胡寨镇的五个杨树害虫测报点,采用林间调查和灯诱成虫的方法,系统调查杨舟蛾的发育进度和发生数量,逐步摸清了杨舟蛾在本地区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对寄生杨小舟蛾的赤眼蜂种类及其自然寄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2009年4月引进松毛虫赤眼蜂2000万头,进行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杨舟蛾试验。

室内用产后1—数日的杨舟蛾的卵进行接蜂试验,观察统计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效果。林间于6月1~20日(第2代杨舟蛾卵期)在沛县敬安镇郑集北支河大堤和胡寨镇大运河西岸大堤杨树成片防护林内进行放蜂试验,放蜂面积29hm2。共设6个放蜂处理,即每公顷放蜂30万头、45万头、75万头、105万头和300万头。分4次和5次放完,敬安镇北支河放4次。第1、2次各放15%,第3、4次各放35%;运河大堤放5次,第1、2、5次各放10%,第3、4次各放35%。各次放蜂间隔期4~5d,每公顷设90个放蜂点,并在远离放蜂区设对照区二块(北支河堤和运河大堤各设一块)。放蜂方法:先按每次每放蜂点的放蜂量计算所需蜂卡量,在室内把蜂卡撕成小块贴于三角形纸筒内,把穿挂蜂卡的细铁丝截成35~40cm长的小段,在放蜂点把贴蜂卡的三角形纸筒穿上铁丝后用长竹杆挑挂于8~10m高的枝条上。6月1~20日放蜂结束后,于6月25日开始在各处理内采集卵块调查当代放蜂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

1.寄生率调查结果分析

2009年6月25~26日、7月20日~21日、8月16日~17日对敬安北支河和大运河堤两处放蜂试验地各处理杨舟蛾的寄生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释放赤眼蜂后对杨舟蛾卵的寄生率远远大于对照区。

第2代杨舟卵期放蜂后对第3、4代杨舟蛾持续寄生率调查,试验两地的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为8.7%。30万头/ hm2、45万头/ hm2、75万头/ hm2、105万头/ hm2和300万头/ hm2 各处理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0.93%、20.4%、36.1%、39.6%、49.58%和42%。可以看出:放蜂区赤眼蜂对第3、4代杨舟蛾卵期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

2.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杨舟蛾1次危害后造成的单株蓄积量损失0.02m3左右,沛县按每年杨舟蛾发生面积农田林网666.6 hm2、成片林334 hm2、四旁树100万株计算,每年因杨舟蛾危害造成的林木蓄积量损失约为2.26万m3,每立方按500元计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30万元左右。

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杨舟蛾,可有效的控制杨舟蛾的危害。避免其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试验结果表明,以75~150万头/ hm2 放蜂量的防治效果较好。75~150万头/ hm2的赤眼蜂释放至林间约需资金100~200元,而且在第一代或第二代释放后赤眼蜂可在林间自然增殖,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发挥持续控制作用,达到全年有虫无灾的目的。同样,每公顷杨树如果用喷雾化学农药防治,需费用260~300元,比释放赤眼蜂高,而且劳动强度大,持续控制时间短,有时需多次喷药防治。

(2)社会效益。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可部分代替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量。杀虫剂通过污染环境和在植物体残留危害人体健康,这个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把IPM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生物防治已逐渐成为全世界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利用赤眼蜂防治杨舟蛾更有利于保护环境,有益于人类健康。

(3)生态效益。赤眼蜂防治杨舟蛾是根据生物种群竞争、捕食、寄生等负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赤眼蜂种群,压制杨舟蛾种群,使其不能达到危害杨树的种群密度。利用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可避免对有益生物的杀伤,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自然调控能力,防止有害生物“再增增猖獗”出现有效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