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理解,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由人来建树”。这种影响力,不应该只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利的基础上,而应该依靠自身文化素养的厚积、道德情操的高尚、审美气质的显扬、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博学,还应该品德高尚,雍容大度,仪态温文,对学生说话要真诚而中肯。这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人文气质。曾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她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用文学的清泉、师者的雨露浇灌着我们的心灵。在她身上,散发着诗者的光辉,笼罩着母爱的光环。她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一生的榜样。”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行为……都被他们记人日记,嵌入心灵,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种隐性的、潜在的影响甚至超越了语文课堂本身。因而,语文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二、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文本情感共振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一,营造氛围,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创设人文的课堂环境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是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思维表现得最为活跃。只有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心理场景,才能给学生心理安全感,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互为对象、平等主动的关系。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班上的每个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

第二,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语文的主人是儿童,儿童的语文世界必须得到尊重。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相逢在案前灯下,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这都是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但由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偏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见解提出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以促使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意思,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确定思维指向。在教《我选我》一课时,有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要自己选自己多难为情啊,何况还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真丢人!”教师随即提问:“是呀!要自己选自己多难为情啊,不要选了吧?”这一问题言在此而意在彼,能有效地开发思维。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如果王宁只为了自己出风头,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自己选自己是让人瞧不起。但是王宁说是要向李小青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这样的理由不叫冠冕堂皇,同学们是一定会支持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给了课堂一只航标,既突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第三,补充读物,丰盈学生的人文素养。好的课外读物就像大超市,不仅能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补充了教科书涉及不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将课外读物运用到课堂中来,先引导学生读道理比较浅显、易于把握的文章,在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后再去学习教材中相关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完《丑小鸭》,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读读《中国寓言故事》等。这样的学习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学生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得到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三、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与课堂评价语言共优化

《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评价在学生人文素养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的评价要发自内心。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使学生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可把溢美之词作为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教师应在学生犹豫时给予他们坚定的学习信念,在学生迷茫中树立他们正确的生命航向,在学生收获时给予他们真诚的肯定,在学生突破时给予他们激情的褒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教学评价展现出关爱生命的浓浓人文情怀,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

社会的发展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应该,也完全能够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文本情感共振,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人文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语文课程艺术的熏陶下怡情养性,涵养人文气韵,形成高雅气质,最终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拓展,得以净化和美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