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积淀语感、提升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达到言表意达的效果。

关键词: 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积淀语感、提升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在朗读中感受语言,领悟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的内在含义、情味和形态,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达到言表意达的效果。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呢?

一、准备要充分

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课文开讲之前,先要预习,一遍又一遍地读,当然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效果,要体现朗读从正确到流利到有感情的层次性。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朗读首先要扫清生字词障碍,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如《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其中生字较多,为学生朗读和理解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读准字音,继而读顺句子。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初读,学生应切切实实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如果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怎么熟悉,读课文还处在磕磕绊绊阶段,“有感情地朗读”就难以落实。

二、指向要明确

如果一味地强调反复读,读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就模糊了,那么这样的多读是低效的。因此,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标,心中要有数。比如:先通读解决生字,边读边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目的是养成好问的习惯;然后仔细诵读某一段(重点段),再抓关键句用心品读,可以抓不易读通顺的长句子,可以抓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也可以抓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每一次读不仅有目标,还有层次性。

在当今的朗读教学中处处可见生本课堂提倡的“自主选择”,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这样的指向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了个性化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在尝试中要明确:没有通读和整体的感悟,这样所谓的“自主”,所谓的“尊重”是没有效果的。“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更多的是站在品读的角度,是学生对文章表达情感的又一次的体验,是心灵与文本的又一次撞击。

三、示范要得当

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所以教师的范读、引读很重要。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鲁迅说:“音美以感耳。”这都足以说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刺激学生的直接感官,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一种意境。孩子们模仿力强,老师的范读自然成了他们模仿的蓝本,也是指引学生通向美读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其实学生个性化读书就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读课文都只是平淡地读或者是唱读,那么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当场示范读,向学生再现课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激发他们读好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如果在学生读通文本后再把自己的示范读抛出来,学生一定会想自己的朗读和老师的朗读到底差别在哪儿,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做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参照的对象,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方法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除了常用的范读、齐读、领读、自读、默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渲染气氛。如: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知。

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再抽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故事表演。这是建立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培养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可以让大家先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选几组孩子,带上头饰,分别扮演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并给予评价。通过表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之中。

音乐配读,激感。学生朗读时,教师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配上适当的音乐,或强烈,或舒缓,或欢快,或低沉,这种听觉与随之而来的想象力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比赛,提高水平。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比赛形式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评价要客观

以“评”促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平台,促使学生认真研读,蓄积朗读的信心;在“评”中大胆朗读和展示,老师适时加以点拨,再体会朗读成功后的喜悦;在“评”后有个主动对照,自觉改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客观准确地评价语言,不仅可以让被评价的学生有所收获,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就应该给予肯定。读得好就说“棒极了!”“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等;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如:“你的嗓音不错”、“你读得很入神”等,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就会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刚开始学生的评价语言单一,无非就是“你读得真棒!”“你读得很有感情!”。此时,教师就应先示范,多元化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听了别人的朗读,你认为好,好在哪里?不足,缺点是什么?要让学生比较具体地说出来,而不是含糊其辞。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步使学生学会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通过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反映出来了,这是我们教学当中的一个很好的信息。

好的评价语言既能激励学生,又能给予学生以正确导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能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实事求是,当然当学生读得不足时也要发现学生读得好的地方,使学生树立自信,喜欢上读书。

“读中感,感中思,思中悟”,朗读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坚持从各个方面抓朗读训练,那么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阅读方法的归纳与运用就能得以落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就能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