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家族医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土家族仅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土家族文字记载的医药知识古籍。我们从汉字记载的土家族史籍中发现明清年间的地方志中零星记载的民间医药内容。但经千百年“口口相授”和“代代丰富”的创作过程,以口碑文献的特殊形式传承下来。通过对“口碑文献”和民间医药抄本的搜集整理,发现这些源于民间的医药和乡土疗法,经历代药匠(土家族对医生的称呼)在实践中探索和经验总结,使之成为形式特殊、内容广搏、民族气息浓厚的土家族医药。中医在本地区的传播与应用,文献记载始见于1391年(明洪武年间)浙江人氏金彬随朝延官军入汀西北大庸行医,始将汉医传入汀西土家族地区。西方医学只是本世纪20年代传入本民族地区。在汉医和西医未传入土家族地区以前,只有民族医药为土家族人民预防和治疗疾病。从土家族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分为秦汉时期及五代以来两个阶段。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家族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经历了本能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五代时期到“改土归流”前几百年间,其本还是实践知识的累积阶段,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医药体系。清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土人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验证,使土家族医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特色外治法--麝针疗法简介
麝针是用香獐的挡门牙,捕时叩掉牙(牙长约1.5至2.5寸,呈半圆形,根部稍大,前端尖锐,齿内有骨髓填满),挑出骨髓,从根部放入0.2至0.6克麝香,然后将根部用红纸扎紧,再用银帛盖封闭,把前端磨锐即成麝针。
使用范围:土家医以此针代替刀针,用以穿脓疱、疖肿、刺穴位、局部放血等,不用消毒,不发炎。疱疖痛肿在成脓后要切开排脓,这时可用麝针刺破,使脓血排出,可稍加挤压,脓出病愈;关节扭伤或撞伤,有肿胀瘀血疼痛的用麝针在肿胀处快速刺几下,使之出少量血,肿胀疼痛可慢慢消除,有的在刺处加用拔罐治疗可愈;用麝针治疗疱疖疔疮初起,在患处中间部位扎刺几下,使初起之痈肿疮疖自行消散。还可用麝针治疗急症暴症,如突然晕过去,即刺人中、涌泉、劳宫等穴;伤寒头痛刺百合、太阳、风池、印堂等穴。麝针佩带在身上可避瘟气,不生疱疮。
麝针是土家民间流传甚久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其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麝针有芳香化浊、通筋脉、行气滞、散瘀血而达到消肿止痛败毒的目的。麝针有堕胎的作用,孕妇慎用。火气旺盛,易出血的患者慎用。
土家医饮食禁忌
土家医传统的理论认为,饮食为人体营养的源泉,但贵于有节,否则成为致病因素。 一是饮食过量,超过中元内脏克化能力,容易引起中元功能紊乱和虚衰一类的病症。 二是饮食过冷过热,易引起中元内脏损伤致病。 三是饮食不洁之物,如臭鱼烂虾,腐烂霉变及有毒之品(如毒菌),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发生肚子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四是偏食,药匠很讲究膳食,要求多食新鲜蔬菜和五谷,少吃陈菜、腊味,小儿偏食,易害食积和走胎病症;大人偏食,易使气血亏损,而发生黄肿病、脚气病等。 五是酗酒,饮少量酒,有助于气血筋脉的疏通,有健身之功;酗酒,会损伤内脏,是致病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