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生活感动 为民生添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民生新闻是有关基层老百姓的新闻。它彰显的是百姓诉求,反映的是社会主人的喜怒哀乐,是社会变迁的剪影。那么,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在工作生活的周围去发现、采写出鲜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闻,真正地做到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民生; 新闻; 百姓; 关注
中图分类号: G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47-01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民生新闻报道大量增加。
一、要发掘出好的新闻线索
发现新闻是写好新闻的前提,要完成一则好的民生新闻,新闻线索来源很重要。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得线索。
1. 从社交渠道获得线索。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在与基层通讯员加强联系,获取新闻线索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消息来源,广交朋友,发动自己的同学、家人等等做自己的通讯员,请他们在看到、碰到、听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时,及时通知我们。像前不久陕广新闻播出的几篇报道《西安“毒鱿鱼”揭秘:福尔马林泡制,有剧毒会致癌》、《农村小学的尴尬:老师人数多于学生》等,新闻线索均来源于记者的朋友。
2. 从听众(观众、读者)热线中获得线索。《陕广新闻》的热线电话87998888每天都会有很多热心听众打来热线电话提供一些信息。记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平台,从中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3. 从别的媒体上获得,挖掘第二落点。一般来说,订阅的报刊、杂志,以及其他媒体的新闻节目都可以成为我们丰富的资料库和信息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特点,从那些已经发表的新闻中搜索一番,看能不能为自己找到可以做进一步报道的线索,或者找到一个新的报道角度。“他山之石”对于民生记者来说不可忽略。
二、要看好“门道”,彰显特色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移植到民生新闻上,是否可以这么说,属于“热闹”类的、缺乏思想内涵的新闻比比皆是,而有见地的、有思想性的新闻少而又少。在这一点上就有文章可做。
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信息独家占有越来越困难。媒体可以没有独家报道,但不可没有独特的思想。这里的思想包括新闻选择的角度、报道的视角、记者的见地等观点。谁有了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视点和创新的思维,谁就能够在新闻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从共享资源中找出独家视角,写出有影响力的报道,才能显示出媒体的地位和记者的本领。因此记者得下大力气,下苦工夫,去实践、去追求“看门道”新闻。
记者要从民生新闻即曝光新闻的思维怪圈中跳出来,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新闻现象,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保证舆论监督顺利进行,在既为党和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难上找到最佳结合点。民生新闻要从“俗”的现状走出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党、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例如,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新闻援助》,上百篇报道在记者采访后播出,形式新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可见准确定位,精心策划并着力挖掘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报道,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提升报道质量。
三、要选好主题,做深度报道
民生问题乃国家大事,通过媒体报道,传出民众的心声、企盼和希望,可使决策层了解百姓的困难,制定出更多惠民政策。作为民生新闻记者,反映民生、民心、民声、民意的题材,是我们的首选,但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记录民生生活的符号。有些民生新闻栏目走入了误区,内容上堆砌琐事、鸡零狗碎,人们看过后,没有留下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报道选题确定后,如何去表现选题,表现什么内容,即如何确定和把握报道的主题,是民生新闻记者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主题对民生新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在一些听众(观众、读者)眼里,民生新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大都与“俗”有关,报道的内容“平”、“偏”、“奇”,有时也不能体现创意和新意。因此,它的主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去观察体会,思考问题,收集资料,组织报道。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编辑可能每天碰到的无外乎是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当面对这些看起来并无多大新闻价值但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时,作为民生新闻栏目,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有闻必报,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并把事件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加以分析解剖,对其价值加以提炼。只有立意高,报道才能脱俗出彩。
民生新闻离不开舆论监督,但媒体不能以民众的保护神和代言人自居,要立足于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帮忙而不添乱。这样既符合民众的愿望,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新闻不仅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揭示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本质,更要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例如报道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大接访、下访工作,要立足“事要解决”,发挥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四、要深入民众、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摸索和掌握与之相应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什么新闻技巧,而是朴素的百姓意识、百姓视角和百姓情怀。一要充满感情。民生问题最具人情味,民生新闻不能冷冰冰。比如,教育、卫生等都是富有人文关怀的事业,从事这方面的报道也应当具有人文情怀。不论是采访山区的孩子还是农村的患者,记者都不能冷眼旁观,不能无动于衷,而应当充满感情,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二要会讲故事。讲故事是现代传播的重要手段,而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讲大道理,板着面孔说话,结果事与愿违。很多深奥的道理是可以通过讲故事来传递的,多讲故事可以让硬道理变软,深奥哲理变得形象,易于读者理解。现代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媒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切入口。三要善抓典型。抓典型就是“解剖麻雀”,以小见大,从微观里看宏观,从一滴水里看太阳。民生是个大主题,又是一件件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典型,在时代背景下进行解剖,以体现历史进步的印记。四要多说新话。改进民生新闻,更应当从说新话做起,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传情达意,摒弃文件语言、八股文风。应当把官方语言、政策语言转化甚至翻译成百姓语言,使政策通俗易懂,使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关注民生就必须深入民众,报道民生就必须体恤民情。正是这个道理决定了我们必须努力养成深入民众、体恤民情的作风,惟此方能真正贴近民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