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进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进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在分析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提出了推进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及建议,为生态型灌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ingxia irrigation area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theory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rrigation district.

Key words: Ningxia irrigation area,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93]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古老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灌溉面积达47.67万hm2。近年来,因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局部水环境污染较重,尤其是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高、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部分排水沟道水质时段性超标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约束趋紧、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制约宁夏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影响灌区群众幸福和健康的三大难题。在加快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1. 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从近几年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节水型灌区建设实践来看,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水利投入不足

宁夏引黄灌区近50%的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处于带病带险运行状态。自流灌区干渠输水损失量占渠系总损失量的近40%,骨干沟道的治理率不足35%,干、支、斗、农渠砌护率分别为32%、60.6%、48.8%和8.1%;中部干旱带部分扬水工程运行近30年,受湿陷性黄土、冻胀破坏和自然老化等因素影响,渠道、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输水能力下降,部分建筑物、机电设备带病、带险、超龄期运行。由于宁夏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欠债太多,目前有限的工程建设投入主要集中用于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和灌区节水改造,专门用于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生态水利投入严重不足。

1.2 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从水资源区域分布来看,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962m3,中南部扬黄灌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20m3,全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65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且南北丰欠不均。从用水效率来看,灌区农业用水占91%,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达3500m3,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9和0.65,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仍远低于全国0.51的水平。由于受传统灌溉方式和灌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技术水平的影响,灌区目前的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不高的现状并未从本质上发生转变。

1.3 灌区过度突出硬质化建设,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日趋深入,一大批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项目相继实施,仅“十一五”期间,利用混凝土等硬质化材料砌护干(支干)渠330km、支渠752.6km、斗渠11220km、农渠71286km。据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在唐徕渠系进行的渠道输水损失与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试验表明,灌区渠道全部砌护后,可减少水量损失24%,由于渠道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量减少,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0.3-0.5m。灌区由于过度追求节水效益,导致灌区硬质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水系、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性分离,区域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湿地萎缩,生态恢复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4 灌区面源污染物过量排放,灌溉回归水污染严重

受粮食产量效益驱动,各类农药、化肥超量施用现象在灌区十分普遍,大量残留氮、磷等污染物的灌溉回归水造成灌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总氮超标,进而造成灌区内湖泊湿地水质恶化和重要水系水体污染。据《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黄河宁夏入境断面下河沿全年水质类别为Ⅱ类,出境断面麻黄沟全年水质类别为Ⅳ类,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分布于宁夏引黄灌区的沙湖、爱伊河、鸣翠湖、星海湖、阅海等重要湖泊的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总氮。宁夏引黄灌区60%的排水沟道长期为劣Ⅴ类水质,达标率仅为27%,重点监控的17个主要县界断面水质最差时的达标率仅为24%。目前,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灌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 推进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要从根本上消除灌区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必须由“重视工程建设和灌区经济效益”这一传统灌区建设指导思想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这一现代灌区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灌区水生态文件建设要统筹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重点突出水生态保护,并积极拓展水生态和水文化服务工程。

2.1 加强“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根本制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尺。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约束作用,在用水总量控制上,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全面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全力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排污控制上,强化水功能区监管和水源地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2 完善灌区水利工程体系,推动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从灌区管理实践来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往往过于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而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略。水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只考虑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而是建设与保护协调发展,应在水利工程前期规划、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灌区水系健康,重视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过程中,在追求节水效益的同时应合理兼顾生态效益,避免因灌区过度硬质化导致区域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湿地萎缩、生态恢复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发生。

2.3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应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入渠、入沟排污口的监管,实施水质动态监控,对水质不达标的重点区域要研究制定排污口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区域要限制审批。另一方面应加强同环保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水利和环保部门协商联动机制,定期通报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有关情况,加大水污染重大问题联合执法力度。同时应重点加大农田面源污染对灌区水体污染的监管与治理力度,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积极倡导推广绿色生态农业。

2.4 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打造水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加快实施“六个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及河道、灌区渠道、骨干沟道水系生态建设,有效推动灌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着力打造出山青、水净、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安全保障。近年来,地处宁夏引黄灌区腹地的银川市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湖泊湿地修复恢复工程,形成了以爱伊河为主线,辐射东部燕鸽湖、西部芦草洼、南部银子湖、北部元宝湖的四大水系等较为完善的“调、补、蓄、排”水生态体系,建成了爱伊河、鸭子荡等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阅海、鸣翠湖和黄沙古渡等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了“塞上湖城,西北水乡”的靓丽名片,为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范例。

2.5 抓好监管与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应用研究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重视工程措施或过分强调水资源管理制度、宣传教育、监督管理、法制科技等非工程措施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面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和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广泛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认可,倡导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应加快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产业、水利生态服务产业、水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与实践,应加快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效益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构建等基础应用的研究。

3. 结语

作为全国首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省区,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美丽宁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虽然在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实践,但水资源约束趋紧、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十分突出。推进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抓好水生态理念培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建设、水环境保护、良性机制建立五个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正文,刘学军. 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成效与对策研究. 宁夏水利,2012(4).

[2] 司建宁. 全面推进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宁夏水利,2011(3).

[3] 李振玺,张万宝. 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砌护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人民黄河,2010(11).

[4] 程文辉. 对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3(6).

[5] 许继军.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探讨. 中国水利,2013(6).

[6]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 生态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水利,2013(4).

作者简介:

王瑞斌,男,工程师,水利工程硕士,工作单位:宁夏七星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