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来词词形选择制约因素的等级序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来词词形选择制约因素的等级序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优选论框架下探讨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制约因素等级排序问题。外来词词形的选择涉及语音、字义、书写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受到约定俗成力量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外来词词形选择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主次之分。优选论不仅可以容纳相关方面的制约因素,而且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些制约因素在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中的等级序列

关键词:外来词词形 优选论 制约条件 等级序列

外来词又称“借词”,是汉语从外民族语言中借入的词。本文讨论的外来词主要指音译词,包括全音译词如“沙发(sofa)”、音译加注词如“芭蕾舞(ballet)”、半音译半意译词如“冰激凌(ice cream)”、音译兼意译词如“基因(gene)”。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语音、字义、书写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词形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前人对外来词词形研究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词形的选择、生成、规范化等多个方面,如邹玉华(2009)利用活力值计算模型预测外来词的生命力,认为只有达到最高活力值“1”的词形才是相对完善的形式,作为推荐词形使用;郭艳、陈鹏(2008)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了外来词词形在汉语中的传播和使用情况,以此来解释外来词的生成问题;张美景(2003)从“语言二重性”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的问题;王永婕(2011)分析了本土性对外来词词形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外来词词形复杂性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认识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学者们在分析中都论及了外来词词形选择的制约因素,但没有涉及这些因素在汉语中的权重问题。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图利用“优选论”,并结合外来词实例,归纳出相关制约因素在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过程中的等级序列。我们主要以《汉语外来词词典》中英语语源外来词的正体和异体形式作为考察对象。《汉语外来词词典》在选定正体时主要依据以下四项原则:1.通行常用,多见于权威性著作、字典和报刊;2.与所从出的外语原词对音准确或比较接近;3.构词汉字笔画比较简单,字形雅正;4.历史悠久,兼顾词义。可见,外来词词形的选择与语音、词义、书写形式和社会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一、 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的制约条件

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汉语外来词词形的选择要受到汉语语音、字义及书写形式的制约。我们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如下制约条件:

(一)语音相似性

由于语音系统的差异,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往往要根据自己的语音系统对原词进行改造,用语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音译的汉字不再保留自身的意义,而只保留原来的语音和书写形式,如“沙发(sofa)”“布丁(pudding)”“咖啡(coffee)”“安琪儿(angel)”。

(二)字义联想性

汉字通常是一个字对应一个音,代表一个意义,因此在为外来词选择书写形式时要考虑到汉字的字义问题,特别是字义的联想性问题。以“基因(gene)”和“可口可乐(Coca-cola)”为例:“基因”的字面意思是“基本因子”,《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字面意思与本义关联不大,却可以使人产生与本义相关的联想;“Coca-cola”得名于它有一种叫作“Cola seed”的原料,早期在中国的译名为“蝌蝌啃蜡”,后因销路不佳改名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较“蝌蝌啃蜡”语音相似性要差些,但可以给人关于这种饮料的味道(好喝)、功能(使人开心)等方面好的联想。

(三)字义相关性

即利用汉字的表义性,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个偏旁为人们了解外来词词义提供一个“入口”,可分为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张美景,2003)

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汉字的表义性为汉语外来词的吸收提供方便。如“葡萄”从“艹”,“唢呐”“咖啡”从“口”,“柠檬”从“木”等。

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其对纯音译词中汉字记音符号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干扰,以致以字害义,如“AIDS”译作“爱滋病”,容易引发误解,后改为“艾滋病”。

(四)字形俗成性

分为两种:不可索解的学理性和可索解的学理性。据邹玉华(2003)的观点,“约定俗成”实为不可索解的学理性,由于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和认识的局限性,加之学理性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有些学理性不能索解,称之为“约定俗成”,如“阿罗歌”“阿罗汉”“阿罗伽”“阿罗”“阿罗磨”,统一以“阿罗-”打头,找不出什么内在的理据。但我们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语言中还存在一些可索解的学理性,如“阿朴阿托品”“阿朴啡”“阿朴可待因”“阿朴里新”“阿朴摄新”“阿朴吗啡”,它们同为生物碱用名,统一以“阿朴-”打头。

(五)书写经济性

汉语在为外来词选择书写形式时,总是尽可能挑选字数少、笔画少、形体简单的字形。如“扑克”较“普克”“蒲克”,“白兰地”较“拔兰地”“勃兰地”“菩兰提酒”,书写形式都更加简便。

以上就是汉语的语音、字义、书写形式制约外来词词形选择的表现。这五个因素在外来词词形选择过程中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它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主有次。下面我们将用优选论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二、优选论与制约条件的等级序列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优选论是在批判SPE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由Prince和Smolensky(1993)提出。优选论将语言看作是一套由“生成器”(Generator)和“评估器”(Eveluation)组成的装置,输入项在通过生成器时经过扩展映射,产生数量无限的候选项,这些候选项都在某一方面具备输入项的特征,它们相互竞争优选项的地位。评估器由若干制约条件组成,其中“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是优选论的核心。在构成评估器的两种制约条件中,标记性制约条件促发多种形式归并,以最大限度地满际的需要;而忠实性制约条件则阻止过度归并,以保证语言有足够多的对立形式。这些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中的等级排列是不同的,评估器就利用制约条件及其排序对候选项进行筛选:只有最小限度地违反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候选项才能成为优选项,被输入到表层,其他候选项则因较严重地违反制约条件等级序列而被淘汰。图示如下:

优选论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候选项是否符合所有的制约条件,而是将不同的候选项进行对比,只有最小限度地违反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候选项才是合法的。同时,不同的制约条件是相互冲突的,优选项不一定会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马秋武,2008)

(二)优选论与汉语外来词词形的选择

由于优选论重点关注候选项经过评估器的筛选输出优选项的过程,本小节我们将通过观察外来词的各个形式在进入评估器后的输出情况对上文提出的五个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列,现将五个制约条件列出如下:

1.语音相似性制约:要求尽可能贴近原词的读音;

2.字义联想性制约:能引起人们关于形态、功能、价值、情感等方面的联想;

3.字义相关性制约:与原词在字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4.字形俗成性制约:同一范畴的事物倾向于采用相同的书写形式;

5.书写经济性制约:尽可能挑选字数少、笔画少、形体简单的字形。

据梁盟(2006)的统计,《现代汉语词典》1~5版均有收录的外来词共252条,其中音译词(包括音译加类名及半音译半意译词)243个。我们利用《汉语外来词词典》对它们进行检索,发现其中135个有异体形式,现参考这135个词并结合语言实际使用情况,选取“忏(悔)①”“比索”“敌敌畏”“阿朴吗啡”“的确良”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A.对“忏”的考察

“忏”本读作[ksama] ,“忏”也称“忏悔”,“忏摩”“叉摩”是它的异体形式,它们违反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可参见如下“候选竞争表”(表中的“*”代表该候选项违反某个制约条件,其个数代表违反制约条件的次数;“!”代表违反该制约条件是致命的;“”代表该候选项优先输出,为优选项):

《汉语外来词典》对“忏”的解释是:①佛教中专以脱罪祈福、请人宽恕容忍为目的的一种宗教行为;②引申指僧尼、道人代人忏悔时念的经文。字义上,“忏(悔)”最接近原意,“忏摩”次之,“叉摩”从字面上看不出与原意有什么关联;语音上,“忏摩”“叉摩”较接近本音,而“忏(悔)”离本音最远。汉语最终选择“忏(悔)”作为正体,可见字义相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限于我们的考察对象以音译词为主,这类词所占的比重不高,但我们也可以从外来词词形的历时演变上看到这点,如“匍/蒲陶―葡萄”“宁蒙―柠檬”。

B.对“敌敌畏”的考察

《汉语外来词词典》对“DDVP”的解释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为稍带芳香嗅味的无色透明液体。语音上,“DDVP”是字母词,翻译成汉语需要四个音节,相比较而言,“滴滴威比”更接近原词的读音;字义上,“敌敌畏”可以引发人们关于这种杀虫剂的功效、价值的联想,与原意关联度更高,“滴滴威比”次之。最终选择“敌敌畏”作为正体,成为优选项,可见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类似的词还有“布拉吉”“可口可乐”“利眠宁”等。

C.对“比索”的考察

《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比索”的解释是“阿根廷、哥伦比亚、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菲律宾和乌拉圭的货币单位或辅币名。”从字面上看不出四者与原义有什么联系;书写形式上,“比沙”笔画最少最经济,“比索”次之,“皮索”又次之,“披索”的笔画最多;语音上,除“比沙”以外,“比索”“皮索”“披索”都比较接近原词的读音。汉语最终选择“比索”作为正体,可见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类似的词还有“加仑”“卡特尔”等。

D.对“阿朴吗啡”的考察

《汉语外来词词典》对“阿朴吗啡”的解释是“脱水吗啡,一种人造生物碱。”从字面上看不出三者与原义有什么联系;语音上,“阿坡吗啡”最接近原词的读音,“阿朴吗啡”次之,“阿卜吗啡”又次之;书写形式上,“阿卜吗啡”最经济,“阿朴吗啡”次之,“阿坡吗啡”笔画最多;汉语没有选择最接近原词读音的“阿坡吗啡”或笔画最少的“阿卜吗啡”作为正体,可见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原来,与“阿朴吗啡”相关的词还有还有“阿朴阿托品”“阿朴啡”“阿朴可待因”“阿朴里新”“阿朴摄新”,它们都是生物碱的名称,并且都以“apo-”开头,相互间形成一种制约力量,统一采用相同的书写形式“阿朴-”,可见字形俗成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类似的词还有“咖喱”“华尔兹”“荷尔蒙”“雪茄”等,这类词数量很多,只不过它们属于另一小类,即不可索解的学理性。

E.对“的确良”的考察

《汉语外来词词典》对“的确良”的解释是:聚缩荃系的合成纤维。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与原义有什么联系;语音上,“达可纶”“大可纶”最接近原词的读音,其余者次之;书写形式上,“的良”笔画最少最经济,其余者次之。汉语没有选择语音最近且笔画较少的“大可纶”或书写最经济的“的良”作为正体,而是选择了“的确良”,可见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从字义的角度来说,“的确良”可以引发消费者关于这种布料的质地或功能的积极联想,符合商品命名的规律,不过“的确凉”也可引发人们对这种布料功能的联想,即穿起来很凉爽,汉语最终选择了“的确良”,可见还有“约定俗成”因素在起作用,这主要取决于社会使用习惯。可见,字形约定性制约>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

现将上述制约条件等级序列列举如下:字义相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字形俗成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字形约定性制约>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据此,可以归纳出上述五个制约条件在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过程中的等级序列链:字形俗成性制约>字义相关性制约/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绝大多数外来词词形的选择都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难以划分出明确的界线。不过正如上文所言,优选项不一定会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我们对局部外来词的考察仍然支持上述结论,即语音、语义、书写形式、社会使用习惯在外来词词形选择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社会习惯最重要,语义次之,语音又次之,在满足上述几个条件的情形下,还要考虑书写的经济性问题。

三、结语

以上根据优选论得出的“字形俗成性制约>字义相关性制约/字义联想性制约>语音相似性制约>书写经济性制约”的结论,是关于汉语外来词词形选择制约因素的等级序列链。外来词词形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汉民族的文化、地理、历史以及语言二重性等多方面因素,一组不同的音译词往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共同造成的,有些外来词由于历史久远,很难对它们的早期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特别是梵语来源和日语来源的外来词),所以我们对外来词词形的考察以英语语源的外来词为主,它们是当今外来词中的主流;此外,正如麦永乾所言“在处理印欧语言的外来词时,就像见到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等纸牌杂陈桌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泾渭分明的,这也为我们考察汉语外来词词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对“字形俗成性”的界定,如果按邹玉华的定义“约定俗成实为不可索解的学理性”,那么似乎很多外来词词形的选择都可以归结为这一点,如“咖喱”“华尔兹”等,但“约定俗成”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理据性,如语言单位的使用频率、社会使用习惯、民族心理等,这些都涉及到认知因素。此外,有些“约定俗成”似乎与语音、语义等有关,如前面所说的“阿朴-”,再如“比丘―比丘尼”,这些都可用“约定俗成”统一概括,但“约定俗成”并未提供给我们多少实质性的信息,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释。

注释:

①忏”是个梵源词,并非来自英语。

参考文献:

[1]郭艳,陈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外来词[J].长沙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刘正,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3]梁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4]马秋武.优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王永婕.本土性在汉语外来词词形中的体现及其意义[J].海外英语,2011,(11).

[6]张美景.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选择[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7]邹玉华.汉语外来词规范(草案)[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1).

(张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