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善地勘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驱动,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受传统事业单位用人管理模式的影响,尽管地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地勘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和积极创新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人事、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
一、地勘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劳动用工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劳动。现阶段地勘企业的服务领域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其急需通过各种用工形式吸收大批从业人员,以满足生产经营的人力需要。根据现阶段特殊情况,地勘企业大多采用以下三种用工形式:一是地勘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化经营模式过程中,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正式”职工,其直接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部分人员构成了企业的主框架;二是基层从业人员,大多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这部分人员主要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劳务输入引进;三是采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聘用部份退休技术人员补充从业人员不足,与其签订短期聘用协议。当前大多地勘企业的劳动合同制从业人员普遍分布在生产第一线,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骨干力量。
二、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同工不同酬现象日益扩大。随着企业各种形式用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不可避免地出现混岗现象。对于新的用工形式人员,企业主要以市场工资水平为基准制订薪酬标准,便于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但对于原有职工,大多企业仍保留沿用原有工资制度体系,普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双层管理机制,原有正式职工享受老制度下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新用从业人员按照新制度规定发放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从而导致不同用工体制的员工在同一个企业从事相同的劳动,却享受不同的待遇,产生了同岗不同酬的情况。随着混岗人员现象趋势的扩大,这一矛盾在企业发展中势必愈加明显。(2)解除劳动关系标准不一致。对于原有“正式职工”,企业对他们中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出工不出力的人员常持将就态度,很少出现辞退现象。而对于新形式用工下的从业人员,尽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都有明确的条件规定,但企业仍将劳务派遣、返聘员工视为临时工,认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发现问题即行处理,且不提供任何经济补偿。这种对聘用员工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的随意性和执行时与正式员工的区别性,造成了事实上的用工歧视现象。(3)用工形式与岗位不匹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人员一般只能从事临时性、辅、替代性工作岗位。但许多地勘企业为了达到搞活用人机制、节省用人成本的目的,把一些劳务派遣用工人员安排在一线和重要的业务岗位,用以填补原有职工岗位空缺。此外,《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员工工作时间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工单位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但在实际用工过程中,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常常远远超过上述工作时间限制,从而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大了企业劳动纠纷风险。
三、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举措
(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应将各种用工形式的从业人员纳入到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构建具有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从多元化用工的实际出发,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员工录用、分工安排、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工资福利管理等环节的职责;应理顺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与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的管理责任与工作程序,着眼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形成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2)全员纳入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企业应建立职级晋升激励机制,把所有人员纳入统一的培训、考核、奖励体系,构建全员统一晋升机制,为各类人员发展提供机遇,尽最大可能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营造各类人员发展成长的空间;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建立全员统一的岗位工资制度,以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工资,实现劳动合同法有关同工同酬的要求,又能够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适当拉开员工收入差距,激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此外,应建立健全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价基础上的以业绩及能力为标准的员工工资调整机制,奖优罚劣,激励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实现自身价值。(3)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对现阶段不同形式用工制度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调动他们以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努力工作;企业应着力将自身特色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内容灌输给全体员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让他们产生归属感与被尊重感;企业还应注意加强原有“正式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消除他们思想上存在的不平等、歧视性的陈旧观念,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应纠正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用工政策及日常言行举止中的歧视,使各种形式用工人员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及价值受到了企业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