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发送的心电图。结果 心电图分别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早搏、ST-T改变、A型预激波。结论 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对于诊断突发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脏远程监护仪; iHolter; 心电图; 手动记录

Clinilal significance of manually recording of recording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apparatus CHEN Shou-qiang,BIAN Xiao-yuan,Yi Yong-liang,GAO Hai-qing,WEI Min,YU Mei,JIA Shu-min.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nually recording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apparatus.Methods Six records of electrocardiogram by using the mode of manually recording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apparatu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records of electrocardiogram were sinus arrhythmia,sinus arrest,atrial flutter,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ST-T changes and A type of pre-shock respectively.Conclusion Using the mode of manually recording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apparatus had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diagnosing gusty heart diseases.

【Key words】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apparatus; Intensive-Holter; Electrocardiogram; Manually recording

基于GPRS技术构建的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监测数据处理平台(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带的心脏手机iHolter(intensive Holter)组成[1]。具有24 h连续心电记录、GPRS无线双向数据传输和固定电话数字传输等功能。数据发送模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用户在出现心慌、胸闷、憋气、胸痛或头晕等不适时,可选择手动记录模式,通过GPRS移动通讯网络将心电图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由医生予以明确诊断。这对于诊断偶发性、突发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提供了很大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既往有更年期综合征病史2年,阵发性心悸半年余。2006年3月7日佩带iHolter,次日07:44:08感心悸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见图1。

患者,女,75岁,阵发性心慌伴一过性黑朦半年余。2007年6月29日佩带iHolter,当日22:54:11感视物模糊、乏力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窦性停搏,结性逸搏,见图2。

患者,男,49岁,心悸、胸闷1周。2006年9月15日佩带iHolter,次日07:41:15感心悸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快心室率型心房扑动,呈2∶1传导,见图3。

患者,男,13岁,心搏脱漏感5 d。2006年12月24日佩带iHolter,当日11:10:26感心悸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律,见图4。

患者,女,75岁,阵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3月。2006年10月16日佩带iHolter,当日14:50:00感心前区疼痛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ST-T改变,见图5。

患者,女,38岁,心前区不适、心悸4 d。2007年1月2日佩带iHolter,当日17:01:05感心悸时手动发送心电图显示A型预激综合征,见图6。

2 讨论

心脏病发作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以至危及生命。除非严重心脏病患者外,大多数以心慌、胸闷或胸痛为主诉的心脏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症状已消失或常规心电图无异常,由于不能捕捉到明显的心电异常信息而失去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2]。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Norman Jeff Holter研制成一个能以60倍于记录带速回放的磁带回放机构[3],后其经进一步改造制成了动态心电获取系统。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较常规心电图有了长足进步,已被确定为最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手段之一[4]。但其只能回顾监护信息,一方面若记录当天无症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一方面发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救治指导,甚至有些患者在佩带过程中发生猝死。另外动态心电图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用起来极不方便[5,6]。

电话传输心电图可通过固定电话传输实现远程监护,具有操作简便、传输距离远、诊断实时快速等优点,而且可长期监测,持续数天到1~2周,甚至1个月以上。但由于只能通过固定电话传输,其使用亦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6,7]。

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克服了上述诊断仪器的不足,不受时间限制,可佩带多日。它采用循环记录方式,始终存储最近24 h的心电图,保存于B区,用于USB回放,相当于Holter功能。实时发送(包括自动报警或手工发送)时,每次上传72 s的心电图,保存于A区,最多可存储180条。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亦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移动网络存在,均可发送心电图和回复短信。

本文中,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早搏、ST-T改变和A型预激综合征各1例,这表明心脏远程监护仪在诊断突发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余玫,伊永亮,高海青,等.远程监护技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1):41-44.

[2] 林举浮,苏哲坦.电话传送心电图(TTC)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5,7(3):26-27.

[3] Susan L,Horner.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J].Philadelphia,J.B.ippincott compang,1983.

[4] Heqazy RA,Lotfy WN.The value of Holter monitor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J].Indian Pacing Electrophysiol J,2007,7(4):204-214.

[5] 安源,沙洪,王慧艳,等.电话传输式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1(3):5-6.

[6] 顾菊康,苏哲坦.电话传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9,4(3):187-189.

[7] 杨代才.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1999,22(3):54-55.

(收稿日期: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