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对脑病的辨证医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部病变已成为医学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脑病是指外邪六淫、内伤七情、外伤等致病因素侵犯于脑,使神明失用,元神受扰,导致大脑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精神思维、感知运动和意识障碍等一类疾病。中医诸如辨证、中药、针灸推拿等诊治已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关键词: 中医 脑病 中药 针灸
1.对脑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脑病的病因主要有外邪、瘀、痰、气郁、内风、正虚,六者互为因果,上扰清窍导致的病变,其病位在于脑,与五脏关系密切,其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之候,气虚、血虚、阴耗、阳衰是其本,痰浊、淤血、邪热蒙蔽清窍是其标。
虽然不同的脑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它们对脑组织的损伤均有一致的相同之处,都表现在精神、神志、语言、意识、思维、智力、肢体功能活动、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失调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即中医所说的异中有同[2]。在脑病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失常,相互影响致使五脏皆虚,或是肝肾亏损,精血不足,髓海失充致使神志失用;或是肾虚精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引动内风,风阳上扰清窍;或是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扰清窍;或是恼怒伤肝,暴怒气逆,气血逆乱,气血并走于上,上冲于脑;或是情志失调,肝气横逆,克犯脾土;或是饮食不节,思虑伤脾,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生痰浊,上蒙清窍;或是票赋不足,脾气虚衰,气机不畅,致痰气阻滞,淤血内停,痰气淤血郁结,蒙塞清窍。致病因素作用于脑,可使元神受损、神明失用,失却认识记忆、思维感知、肢体功能活动、指挥决断之能,甚者神黯冰融,脑活动完全停止,如脑卒中、CO中毒后遗症等疾病。
2.脑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脑为“奇恒之腑”,具有主管神志、意识、思维和运动等功能。其正常功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脑为清净之所,神明之舍,不容外邪滋扰。根据其病机的特点,文献报道的治法均把“醒神”作为其治疗总则。醒脑既为醒神,是应用各种有效之方法,消除蒙闭清窍之诸邪气,安抚元神,清静脑府,或益气填精,如是则大脑得以指挥机体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进行正常的自我调节和思维活动,即所谓气血阴阳平衡,神明有所藏,有所运用。
2.1中药治疗
在治疗上各家均谈到醒神开窍法,张觉人[3]提出引易亢之阳与潜阳熄风法、邪蒙清窍与通窍、祛痰、通络法,元神之病与调神法,分别采用镇肝熄风汤、黄连温胆汤、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倪世秋[4]等总结出通腑泄热法、降火逐痰法、清肝熄风法、温胃健脾法、益气活血法、养血安神法、滋肾补脑法,方用白虎汤、甘遂汤、镇肝熄风汤、加味理中汤、清阳汤、调气养神汤。史阳明[5]将脑病归纳以下10种:补益法、醒脑开窍法、固脱法、祛风法、祛痰法、化瘀通络法、清热泻火法、理气解郁法、泄浊祛邪法、安神法。王艳春[6]方用:竹茹308,半夏、枳实、陈皮、胆南星、木通、竹叶、泽泻、川芎各10g,龙胆草8g,夜交藤、神曲各15g、黄连6g,甘草5g,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临床脑病常用药物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开灵、醒脑静、安脑丸、紫雪丹等一大批口服、肌注、静注等新剂型新品种问世,也方便了临床运用,提高了疗效。
2.2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脑病及其后遗疾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在脏腑经络学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疗法,是对内治法的延伸与补充,其中主要手段为针刺、灸法、放血等。早在标幽赋中就有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推会而复醒。”另《针灸大成》有云:“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临床常用“醒神”针灸腧穴主要为人中―清心开窍,镇静安神、大椎―清热醒神开窍、涌泉―安神定志,醒神回厥、十宣―清热镇痉,开窍醒神、关元―益气回阳、百会―扶阳固脱,凝神定志、合谷―清热解表镇痛、少商―清泄肺热,足三里―健脾和胃,益气补血。
其治疗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经络、阴阳、脏腑等辨证方法,亦结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查手段,通盘考虑,针刺手法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中医治疗大法。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学敏[7]运用“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选穴主穴为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患侧)。副穴为患侧尺泽、极泉、委中。配穴: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疗效显著。其研究表明针刺内关,可及时保护心脏,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使受损心脏的超微结构得以恢复,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泵血功能加强,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如杜洋等[8]针刺水沟穴治疗脑病,研究表明水沟穴的救急具有舒张微血管的作用,如Vip对脑神经元活动的直接影响,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发挥复杂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针刺水沟可改善脑血流,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脑血流),也就成为急救作用的重要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构成了水沟的醒神调神功能。邵经明[9]取大椎、风池配内关、神门、三阴交穴治不寐症,针刺10次后,睡眠得到显著改善。
其他尚有如刺血、灸法也是在针刺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都具有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之功。
在脑病的诸多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中,中医和针灸有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尽管有时病和症很难区分。就症状而言,如失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头痛、耳鸣、眩晕、颤抖,排除颅内病变引起者,中医中药、中医外治法对其有明显的疗效,有时立竿见影,至少可以延长缓解期,减轻病症程度,有些甚至不再复发。
参考文献:
[1]边伟峰.关于中医内科脑病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7,48,(1):75-76.
[2]章逢润.针药并用治疗脑病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20-21.
[3]张觉人.中医脑病治法探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89.
[4]倪世秋,包祖晓.张锡纯治疗脑病的经验[J].国医论坛,2000,15,(3):49-50.
[5]史阳明.中医脑髓理论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8):471-473.
[6]王艳春,郭补林.从痰辨治中医脑病验案举隅[J].陕西中医,2008,29,(10):1406-1407.
[7]刘茂才,刘晓俊.中医脑病证治思路[J].现代中医药,2004,11,(2):1-6.
[8]杜洋,刘盼功,赵晓峰,王舒.人中穴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的述评[J].时珍国医国药,2010,(4):24-26.
[9]王民集.邵经明教授治疗神志病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