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应激、术后强迫、输液及各种引流管的存在常限制患者活动,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引起DVT发生。采用术后6小时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0~2002年收治剖宫产分娩孕妇984例为对照组,年龄21~36岁,体重60~90kg,初产妇860例,经产妇124例。发生DVT 12例,其中左下肢9例,右下肢3例。2003~2004年收治剖宫产孕妇505例为实验组,年龄22~38岁,体重60~85kg,初产妇455例,经产妇50例,发生DVT 1例。两组年龄、体重、产次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均无输血史。对照组,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12小时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内给予护理干预。6小时内以被动活动为主,6小时后以主动锻炼为主。干预方法:①术后床尾稍抬高6°。②术后1小时鼓励产妇深呼吸,每小时12~15次。③护士示范并指导家属为产妇做下肢被动锻炼。第1步,术后2小时为产妇被动活动双下肢。操作者用双手自下而上环行按摩产妇双下肢并轻压(或拍)大小腿肌肉2分钟。第2步,为产妇被动伸屈双下肢膝、踝及足趾各关节2分钟。第3步,术后3~4小时,产妇血压平稳,协助其翻身,并鼓励其主动参与足背屈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第4步,术后6小时,患者垫枕后,增加翻身次数,并主动屈伸双下肢。

结 果

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1.22%。实验组发病1例,发病率0.198%。对照组术后4~5天发病7例,6天后发病5例,实验组1例在6天后发生。两组发病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12.696,P<0.01效果具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经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抗凝、溶栓等治疗,均于7~15天内治愈出院。

讨 论

剖宫产术后DVT形成的原因分析:19世纪中期vichow就提出了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DVT的病理生理基础。孕妇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故孕产妇易发生DVT。特别是行剖宫产的孕妇,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下肢肌肉也处于松弛状态,术后卧床,造成下肢和盆腔静脉血流缓慢,加之术后有肠胀气及伤口疼痛使呼吸浅慢以致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发生血栓栓塞。此外,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禁食、严重的静脉曲张等均为高危因素。

护理干预的作用:①抬高床脚的作用:床角稍抬高6度,可使股动脉平均最高血流增加33%,利于静脉回流[1]。②被动活动的作用:术后6小时内的按摩、挤压、曲伸各关节等方法通过外力使下肢肌肉被动收缩,加强了腓肠肌肌肉内静脉血流的速度,以减少静脉血流瘀滞,从而克服了术后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这一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降低了DVT的发生。③深呼吸的作用:术后深呼吸,可增加横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采取护理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红健.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