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在教育这个大领域内,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如何进行,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策略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识的技能。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但目前教育仍然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中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讨论高中信息技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途径。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社会获得发展的必然条件,不断地推动思想、观念、技术、工具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是人类在精神和物资生活中享受更佳体验的必要保证,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而言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生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完善的高中阶段,高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推动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高中信息技术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营造了一种优渥的环境。当今时期,信息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快的发展,教育界在提高教学要求以及新兴的教学方式的推动下,正面临着一场极为重大的教育变革。我国的教育工作在当今时代必须保证学生处于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力争实现对更多人的高层次教育,使学生学会在现代的网络信息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对信息的加工、传播以及创新,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2.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观,并以此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其次,教师要树立“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法国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教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第三,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人才观,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2通过实例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认识的主体带着满意的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主动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是可以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促使感知力敏锐,创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创造的效率。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大多喜欢新鲜的事物,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针对高中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兴趣、巩固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看上去似乎是枯燥无味知识内容(如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一些奇异现象、有趣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可能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果,激起学生渴望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意向。

比如,我们在讲flas制作的过程中,一般是先介绍概念、方法,再举几个实例,然后再做练习,布置作业。而有的老师在讲解了概念之后,就马上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制作flas,因为学生对动画感兴趣自然就会去深入探索,他们查找相关书籍,上网搜集资料,作业做出来了flas制作的方法也就学会了。用如此复杂的方法教一个简单的问题,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灵感得到迸发,从中找到规律,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如法炮制。

2.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创新能力

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思维疲惫,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新课标要求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应该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恰当选用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电子邮箱的使用”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对内容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电子邮件的故事“@之父——托姆林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原有的对故事浓厚的兴趣,又可以自然的过渡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

2.4头脑风暴,散射想象

美国学者奥斯本创立的头脑风暴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能够让参与者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并且鼓励参与者在思考他人想法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新的想法。英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法提了出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将这种方法借鉴到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中来。在课堂中不少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由于害怕自己的想法受到同学的笑话和老师的批评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思想包袱严重阻碍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产生对问题的大量的看法,没有量的积累不会有质的提高。直接头脑风暴法具有“严禁批评”的特点,因此在发散性思维培养中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激发学生驰骋想象的策略。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应用直接头脑风暴法能够使学生摆脱外部压力,不必担心被人嘲笑而框住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分享他人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萌发出新的看法。

2.5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启学生发散思维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努力指导学生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进行质疑问难,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地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在讲述《PhotoShop图层》这一节内容时,可以提供同样内容,但存放在不同图层之后显示不同形式的PSD格式图像。如小鸟在云层外面飞行与在云层中间穿行的比较,引导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合并成只有一个图层的图像能修改吗?如果将云层中穿行的小鸟移至云层外?图层有什么作用?

然后逐一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去思考类似软件中像Flash中图层的操作方式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勇于探索、实践的教学环境,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多实践,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知识、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为学生多设置一些问题,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即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学习、信息及信息技术运用等多方面的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翟芸.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2]杜小宜.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广东教学研究,1999一10